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文言文教学漫谈

【作者】 林华志

【机构】 (广西容县黎村中学)


【正文】  摘 要:文言文教学,要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从而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阅读;体验;熏陶
  时间如白驹过隙,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静心回念自己在这学期走过的教学路程如花开花落,有欣喜亦有失意,面对这些,我想就文言文教学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文言文的教与学是相辅而行的,语文大师叶圣陶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给方法,训练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指导自主学习
  首先,定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学习,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其次,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方面提出问题。再次是合作,这一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我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其间,加以评价,肯定译得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二、教会综合比
  教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同义词的比较。例如“视”是近看,《曹刿论战》中有“吾视其辄乱”,“视”是“远看”,现代文还常说“近视眼”“望远镜”通过同义词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区别词义,从而确切掌握词义。
  古今词义的比较。古今词义的差别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古今形同但词义不同:如《石壕吏》中讲“出入无完裙”。这个“完”作“完整”讲,跟现代汉语的“完结”的“完”(结束)词义不同。第二,古今词形式相同词义也好像一样,其实并不相同,如《孙权劝学》中的“劝学”,应当作“鼓励学习”讲,现代汉语的“劝”作“劝告”,“劝阻”讲。当然,古今词义也并非一刀切,要看有无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不少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很强的生命力,必须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另一方面现代普通话又常常采用一些历史性的或陈旧的词作为语素或构成熟语的一个词。如“完”在“完全”、“完美”、“完好”、“完璧归赵”、“完美无缺”等词中仍作“完整”讲,这对教学文言课文有很大帮助。
  程度的比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得罪”是“获罪”(词组),程度重;现代汉语说“得罪你了”,“得罪”(词)只是“抱歉”的意思,程度较轻。
  文言文的虚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学时也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虚词“之”,在“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是“他”的意思,在“吾欲之南海”中是“到”的意思,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是“的”的意思。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文言句式的特点。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并不是指现代汉语常见的句型,文言文还有一套独特的句式,这也需要我们对这些句式进行综合比较,理解其结构,准确译出内容。
  三、训练语感能力
  我们学习文言文不只知道一些词句的差异,并会翻译,我们学习文言文还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标,为此,学习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
  1.反复诵读
  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过诵读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其语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2.品味语言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对语言材料的意蕴和妙处进行语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1)品味“词”。学习《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我会重点讲“清”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我则应重点品评“清”的丰富内涵。柳宗元一再遭贬,心情抑郁,看到如此幽深冷寂的环境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吗?这“清”既是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这样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层次的。(2)品味“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听了秦王的威胁后,对秦王说:“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以死相拼,义正词严,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3)品味“段”《小石潭记》的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往来翕忽”等,表面上写鱼,细细品味这一段,又可感悟到处处体现了水的清澈。
  3.背诵积累
  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量。背的方法很多,但要讲究科学,首先,要口熟。其次,要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连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我还教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时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和骈文、韵文等的特点来帮助记忆。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背诵训练,日久天长,必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从而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学生对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
  海子曾经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攀登,化挫折为前进的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