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发掘3-6岁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重要表现——答非所问

【作者】 李 洋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小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这一阶段孩子往往会答非所问,并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转移话题。从而使教学往往会随着幼儿的想法转变后再转回问题的起点。文章透过实际案例的剖析,并以中班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中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答非所问;中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是幼儿社会化和个体思维的统一体,作为抽象思维的承担者,是个体与社会沟通的纽带。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语言始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武器,两岁前,以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为语言发展主要特征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动作和表情进行交流,并通过动作和触摸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知,语言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两至三周岁的幼儿在词语和句子的使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儿童发育生长过程中疑问句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大帮助。语言在幼儿社会交往过程中也逐渐替代动作和表情。但此时的幼儿常常会在语言交流中使用接尾和重复问题的语言。如,老师问“今天谁送你来的?”幼儿会回答“来的。”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幼儿:“你叫什么名字”等等。这种策略的使用是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体现。
  三岁起随着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使用语言交流日益增多,并逐渐由喜欢和成人交流向喜欢与同伴交流过渡。并在五至六岁时,通过模仿语言共性和相互模仿初步形成自己的“朋友”意识,和小班相比,中班幼儿使用语言进行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喜欢主动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喜欢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这一阶段许多孩子往往会答非所问,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扩散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如在一次主题活动“我喜欢……”中,教师出示一张很大的“我”的人物范画,请幼儿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在“我”的旁边画出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你想画什么?有的幼儿说画爸爸、妈妈,有的说画小狗、有的说画喜洋洋灰太狼、有个小朋友竟然说:“我爸爸平时喜欢带着我出去画画的,”幼儿的这一句答非所问,最终为了满足幼儿的想法,转了一大圈最终回到本节课的主题。
  所以对于这一节课我课后进行反思,中班幼儿回答问题连贯性和表达更加明确。但是此时的幼儿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感受为主,因此幼儿在回答问题的答非所问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幼儿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表现自己从而忽略了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幼儿更完整的将这种经验展现在大家面前进行分享。
  二 、教师需要反复引导问题的重点,使幼儿完全理解、听明白老师提出的问题,说以听为先。幼儿在发育过程中,个别幼儿听力滞后于语言表达的发展,因此在听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听清或理解教师的问题,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进行回答,从而偏离了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会将教学和活动组织的中心放在教学活动是否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因此在幼儿思维受到教学情境或已有经验影响,教师会努力甚至强制将幼儿引导到集体教学中。而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在引导中会更加注重技巧,采用先肯定再引导的方式。比如“***宝宝,你说的很好,那么。。。。。把问题再次引导,这样的肯定会让幼儿形成更加自信的语言表达习惯,在以后的交往中会更加主动和积极。而相反的强制性制止和引导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语言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相对于集体教学环境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也会深深影响幼儿语言交往习惯的发展。根据艾里克森(Eric Eric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理论,对于学期儿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为父母的温暖(parental?warm)和父母的控制(parental comtrol)。鲍姆林特也根据自身总结和观察研究,将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三类: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authoritarian parenting)、放任型教养方式(permissive parenting)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authoritative parenting)。
  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家长是家庭的绝对权威,希望儿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见,极少向儿童解释为何要遵守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并对幼儿提出较高的期望。这种家庭中的家长往往会用命令、生漆、愤怒等简单的语言与幼儿进行单向交流,是幼儿在语言习惯养成中缺乏表达自主权。采用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儿童采用一种温情但极为宽松的方式,对儿童极少提出要求,幼儿思维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发展,但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在语言交流中过多重视自己意见的表达,缺乏专注聆听和换位思考。权威型教养方式也可以称为民主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儿童既提出适当的要求和限制,又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同时对于向儿童提出的要求作耐心的解释,确保儿童的言行符合相应的规范。同时,父母会与子女商谈存在的问题和怎样可以在以后做到更好。在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中,既保证了幼儿讲话的权利又在双向交流中让幼儿学会倾听和思考。
  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一、 为幼儿语言交流营造开放式空间
  1、注重个性化谈话。集体教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但是在集体教学中仍要给幼儿个性思维进行鼓励。当幼儿的回答偏离老师的问题或者有自己想象的时候不妨暂时给幼儿一些肯定和鼓励或者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延伸活动。同时,通过问题的重复让幼儿理解问题。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在我同样提了问题要求之后,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欢呼着奔向大型玩具,很快滑梯的入口处一下子就像聚集了七八个孩子,他们你推我挤,谁也不让谁,我在旁边很着急,没有问清事情就向孩子们喊去“别挤,不能堵在这里,赶快滑下去”我一边叫着一边跑过去,但还没来及组织,一个孩子已经站在了滑梯入口旁,高举小手大声说:“来来来,检票,不许过”一副检票员的样子,再看别的幼儿已马上纷纷伸出小手使劲伸着,但也很自觉的遵照“检票员”(拍手)的顺序一个一个有序“上车”,看着孩子们按顺序上滑梯,后来宝宝们滑了一次还想滑的幼儿在滑梯入口自觉排起了队。所以教师应为幼儿语言交流营造开放式空间.
  2、加强家园沟通,为幼儿语言交往行为创造有利环境。当发现幼儿语言表达或交流障碍不妨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根据幼儿的性格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不同的交流,为幼儿营造更加有力地发展环境。如:某某是我们班里快乐、善良的一个小男孩,他的外婆也是我们班级里特别配合的家长。开学时主动的帮助我们购买各种花卉和水养物,协助我们收集各种班级里开展活动时所需要的材料等等。有一次某某和小朋友一起玩区域活动,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他不喜欢与别人分享操作,于是他便把所有的材料一个人收集起来占为己有,这一情况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在家中玩具都是一个人玩的,他不喜欢与别人共同分享玩耍,通过家园共育的配合,最终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3、 在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语言交流机会。
  集体活动并不是不允许个性发挥,相反集体教学活动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的集体语言交流机会。比如在语言活动中进行可以进行模仿游戏,在其他活动中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丰富幼儿的语言交流环境。
  二、 加强幼儿倾听习惯培养
  可以让孩子听分辨声音的强弱和远近等联系孩子的听力能力,和听的过程中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可以让孩子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视听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培养孩子的倾听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幼儿重复问题培养幼儿倾听的完整性和对别人表达得理解能力。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注重幼儿默语的培养。默语人类内部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内部语言特别是默语发展会越来越丰富,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幼儿默语发展培养幼儿先思考后回答。培养孩子良好的回答习惯,让孩子遇到问题后不要着急解答,现分析问题,然后再回答。有效的交流和语言表达离不开交流双方的思想互动和言听互动,因此在幼儿语言培养中更应注意培养幼儿轮流交谈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David R. Shaffer 著 邹泓等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张明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培养略谈》 http://www.jy135.com/html/
zhuantiyanjiu/jiaojinengli/2007/0316/5622.html
  [3]《创造良好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http://www.hxay2005.com/wenzhang/zj/2008/0331/article_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