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力学史视野下初中物理教学中 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作者】 华毛卓么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师越发重视如何将物理学史融入到教学中这一问题,尤其是难度较大的力学部分。本文尝试从具体实例入手,初步探究力学史视野下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有以下三点:在力学概念处融入历史知识,带领学生遨游物理世界;做好以筛选优质力学物理资料为核心的课前准备工作;做人不能忘本,力学史的收集应当将中国物理学家包含在内,希望给出的方案能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力学史;初中;物理;措施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而力学这一部分十分抽象,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迷茫,此时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一问题。
  1.在力学概念处融入历史知识,带领学生遨游物理世界
  初中新增的物理学科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上较高,尤其是在力学板块,一系列晦涩难懂的原理、公式接踵而来,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果孩子们对这些相对复杂、繁琐的知识点提不起兴趣,教师则无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无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针对这一点,新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初次介绍本堂课的知识点时,应当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物理学家的研究历史以短视频的新颖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课本中轻描淡写的公式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物理学家推理出来的,从而带领学生遨游神奇的物理世界;另一方面,生动有趣的力学史短视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与之相对的,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将大量复杂的公式罗列在黑板上,对课本中的内容照抄照搬,没有丝毫自己独特的见解,则难度较大的新课会像大山一样压在学生的心坎上,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对物理力学部分的课堂产生抵触感。只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才能帮助学生记忆得更深、更牢,那么在讲解力学概念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力学历史则成为一个绝佳的选择,牛顿、阿基米德等伟人的只言片语,能够消除学生与“高高在上”的物理力学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堂。
  2.做好以筛选优质力学物理资料为核心的课前准备工作
  对教师来说,在上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往往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而若想将力学历史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优质资料的筛选工作,选择符合当堂课学习主题的、生动有趣的、与力学知识点无缝衔接的力学史资料,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开来讲有以下两个角度:
  一方面,教师应当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整体把握,平衡力、浮力、压强等板块,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偏离主题,由年级物理组统一命题,对命题的广度和深度做出初步的把握,结合自己在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和个人专业知识,或者是通过小猿搜题、作业帮等学习app来借鉴其它学校是如何实现力学史与力学知识点的有机融合的,但绝不能照抄照搬,而是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直接呈现给学生,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同分异构”。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在教学内容的把握这一层面,应由思路开阔、“鬼点子”多的老师主备,形成共案,寻找与时俱进、氛围有趣的力学素材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到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的学习压力,并结合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力学时难免犯糊涂的现实状况,在课堂中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在力学板块的物理学习能力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倘若教师选择的力学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或是严重偏离主题,那学生便极有可能认为力学史部分的介绍是在做“无用功”,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在力学部分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例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结论。伽利略也是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中,可以说这是物理力学史的一次重大结点。
  3.做人不能忘本,力学史的收集应当将中国物理学家包含在内
  教师在做筛选力学史资料的工作时,还应考虑将我国的物理学家及其发现介绍给学生,不能通篇讲授西方物理学史。现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曾听过中国的传统物理文化,出现这种局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青年接受的是更符合西方文化的教育,孩子们不曾了解到我们中国物理学家的传奇故事,又怎么会发自心底地为中国的物理文化感到自豪呢?又怎会想要承担起发展它的责任呢?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当在力学史中融入中国的元素。
  与其说物理是一门理性的科学,不如说物理是一项充满色彩的艺术。将力学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初中物理课堂中对教师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它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感受理论学者特有的豪情壮志。与此同时,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洁,吴晓凡,蔡亚璇,朱家昆,潘贵军.中学物理课堂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策略探讨[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5):4-6+17.
  [2]华旗.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渗透[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2):58.
  [3]韩云峰.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可行性及其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9(13):29-30.
  [4]吴杰.初中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09):7-8.
  [5]杨震云.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现状及其实施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3):39-42.
  [6]窦明申.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