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徐凯丽

【机构】 (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德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导学中、在鉴赏中、在活动中实施德育渗透,为学生创设思想成长机会。农村中学教育环境有特殊性,教师要有对接意识,结合环境条件展开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体会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情感,进而形成德育认知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素材,教师需要有主动渗透意识,在教学不同环节展开渗透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课堂导学时、语言鉴赏时、训练活动时,都是德育渗透的良机,教师适时作出教学规划和设计,能够形成丰富教学动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育内容极为广泛,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坚韧意志,都属于德育范围,教师需要做出教学探索,对学生展开全面的德育渗透。
  一、在导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对教材展开深入发掘。为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教师在导学环节注意渗透德育信息,做出思想发动,都可以获得教学契机。教材中有众多英雄人物、科学家、平凡人,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即使是优美的写景散文,也包含一些爱国情绪,有德育内容的渗透,教师要做好整合设计,展开全面的德育渗透,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导读本身是一种鼓动性教法应用,教师要有启动意识,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心理展开设计,能够获得丰富启动力量。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歌曲《老妈妈》,对课堂气氛进行渲染,要求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并提出一些阅读建议:“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们对此应该有同感,一个人可以没有兄弟姐妹,但一定有妈妈,朱德是革命家,他的成长与其母亲的教诲有直接关系,阅读时需要从情感角度进行关注。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都能够围绕母爱话题展开思考,课堂学习进入佳境。在阅读讨论时,教师设计了一些互动话题,还是围绕“母亲”的为人角度展开的。学生通过互动讨论,逐渐进入文本核心。导入阶段渗透德育内容,与教材形成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思想历练的机会,教师刻意设计获得重要启动力量。
  二、在鉴赏中实施德育渗透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在文本主旨、作者情感、鉴赏方法等角度展开对应引导,为学生传授一些操作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自然要关注德育的渗透,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之中。德育渗透需要体现自然性,不能是教师的强行灌输,任何凭空说教都是不可取的。德育是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析,以达成更高的教育目标。
  朱自清的《背影》,是极为经典的叙事散文,教师在语言鉴赏环节,为学生做定向推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比较经典的描写语段,主要从情感角度展开鉴赏分析,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鉴赏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鉴赏操作。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描写中,作者主要从父亲背影角度展开刻画,利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背影,此时此刻,亲情的力量迸发出来。朱自清描写父亲的背影,其目的是赞美亲情,是对父爱的歌颂。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引导,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教师为学生提供鉴赏的机会,并从情感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提示,自然建立德育切入点。作者描写的是父亲的背影,其情感赋予是极为鲜明的,学生进入阅读核心,自然受到心灵的触动,接受灵魂的洗礼。
  三、在活动中完成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德育渗透时,需要有筛选意识,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心理,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德育渗透。主题演讲,需要从情感角度展开渗透;即兴作文,需要从表达角度进行渗透;课外阅读,需要从实践角度实施渗透。语文学科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在活动设计时,不仅要关注教材的解读,还要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想教育,以提升教育的对接性。语文学科活动渗透德育内容,这是自然选择。
  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有多重选择,德育渗透应该是最为自然的选项。如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教师为学生布设了社会调查任务: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对石拱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深入到生活之中,对周围的石拱桥进行信息搜集,利用调查报告,详细记录这些石拱桥的具体情况,准备提交班级展示。学生生活在农村,对生活中的石拱桥有一些了解,有了实地观察的机会,自然有更高的参与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大多有一些收获,在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许多石拱桥的信息。教师选择一些典型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做重点介绍。有些石拱桥有特定历史背景,学生在调查中,能够重点关注这些信息。如修建桥梁中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现实。教师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给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机会。在调查中,学生接受一次思想教育,因为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多了解,对村民的奉献精神产生更多敬佩之情。社会调查本身就是难得的德育经历,让学生思想经受更多历练和成长。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德育内容,教师要做好深度发掘,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德育渗透教育。在导学环节、在鉴赏环节、在活动环节,都属于德育渗透的良机,教师结合文本解读展开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能够获得更丰富思想教育动力。教师深度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塑造,对培养其核心素养和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思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江西教育,2018(11):53-55.
  [2]高耀.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语文知识,2019(08):61-63?.
  [3]李云霞.浅谈“德育创新”引领初中语文教学内涵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2020(0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