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升教育质量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 孙丙伟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六小学)


【正文】摘 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而加快布局调整、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实现城乡师资均等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应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强化政府教育职责,强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均衡;教育质量;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布局调整的步伐跟不上,目前,一个乡镇还有2至4所初中的现象在我省相当普遍,大多数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数较少,100-500名学生的学校也较普遍。小学阶段,有的学校1-6年级仅有20多个学生,也有不少学校依然存在大班额现象。教师想往城市去享受更好的条件,学生想到城市去接受优质的教育,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更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成优质学校,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义务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位校长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决定建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019年6月2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是我们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那么,现阶段应如何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呢?下面笔者简要谈谈粗浅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实施意见》的目标任务
  结合我省实际,《实施意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四个统一”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统一;“一个全覆盖”是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
  二是“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即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功能更加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寄宿需要;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政策举措
  (一)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实现规模化办学
  像企业需要通过重组、合并、跨区域连锁才能增强竞争力一样,农村中小学在《意见》实施伊始,首先应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就我省县域而言,应按8-10万人口保留一所初中,这样,每所初中在校学生就会在2000人左右,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这是初中办学的理想人数。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建设城镇学校。针对城镇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解决“城镇挤”的问题,《实施意见》指出,要科学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二)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现阶段,县域民办学校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然而为什么公办中小学发展好的就不够多呢?《实施意见》指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就我省县域而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试验:
  一是公办学校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或委托管理,安徽铜陵等许多城市的经验,救活了部分薄弱学校,但城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的例子还不多,关健是不愿投入精力,没有办优质教育的理念,同时城里教师不愿到农村支教等,制约了该经验的推广,此时,作为乡镇中小学的校长就应主动出击,请求联合,教育主管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加大投入、提供方便。
  二是公办学校引入民办学校管理机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借布局调整之机,由校长在一定范围内选拔聘用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岗岗有职责,人人有目标,借助绩效工资调配劳资关系,借助职称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有利条件,就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实现农村学校“城市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健还是要投入,《实施意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所所学校像花园,处处彰显人文文化及现代气息,而农村学校呢?办学条件差,缺乏设计理念。四方楼、水泥地面、土操场等,环境上就输给了城市学校,怎么办?
  针对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为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实施意见》指出,通过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好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因地制宜,可采取提供校车、增设公交线路、供应午餐、增加和完善寄宿设施等措施妥善解决学生就学困难;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推动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加强乡村教师培训;组建城乡学校联盟;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示范高中招生到校指标分配向乡村初中倾斜,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具体来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建设投入,农村小学也要建设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膳食大厅、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塑胶跑道等,校内也要建有假山、喷泉、文化长廊、花园等,地面也要广场砖美化,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二是加大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农村小学也要实现班班多媒体,也要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校园网等,还要配备钢木桌凳、不锈钢食堂设备、洗浴房等。
  三是加大绩效工资投入,有利于调整劳资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校长用人的能动性。
  (四)实现城乡师资均等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公平
  城乡义务教育配置优化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基础,城乡义务教育配置优化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不均衡状况出现问题很多,如村小或教学点分散、师资老龄化等等,造成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育水平和质量都不均衡。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比例失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投入不均衡导致城乡两极分化,往往是城里学校锦上添花,农村学校雪上加霜。有些农村学校却连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都难以保证,面对如此办学环境,教师人心不稳在所难免。师范类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任教,而现有的农村教师又要想方设法向城市流,加之城区每年要面向农村选聘优秀教师,这种“只出不进”的单向无序流动,导致最需要师资的农村中小学严重缺编。
  2、专业性结构失衡:近年来,由于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普遍开展,学历达标率大幅度提高,但农村学校教师在学历提高中,选择文科的多,重学历的多,而函授教育往往又流于形式,只图拿个证,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突出。再就是学历起点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不高,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不强。职后培训若能落到实处倒也能说得过去,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空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愿望,实际却难以实现,这也是制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专业性结构失衡的主要矛盾。
  3、学科结构失衡:学无所教、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充裕。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则严重不足。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一些学校的课程只能由略知该学科皮毛知识的语文、数学教师来担任。有些课程对学生来说,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即。
  4、年龄结构失衡:小学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农村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下,长期处于“要人难,留人难”的尴尬境地。年龄结构老化,有些地方面临年龄断层的局面,呈现老龄化的状况。
  “四个失衡”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从而使整个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人员“出不去、进不来、留不住”非良性循环现象。还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分配制度不够合理,使农村教师出现了择校热,向优质学校、向城区学校、向待遇好的学校流动成为优秀教师的首选。长此以往,农村“学无所教”现状将会继续扩延。
  为此,特提出以下举措:
  一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为加快城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实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完善职称评聘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严禁各种形式“吃空饷”;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志愿支教活动。
  二是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为解决乡村教师留得住的问题,《实施意见》指出: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健全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适度提高乡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五)加强学校管理,在管理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学校管理,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必须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即便每所学校都在管理上下功夫,同在一个起跑线上,也势必造成管理水平上的不均衡。如何才能提升“办学内涵”,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就应当注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的培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在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学生特长,让每一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对此,笔者的建议如下:
  一是实行干部交流。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水平的高低。教师交流要形成制度,干部交流更要形成制度。学校之间也可以尝试干部互派挂职。同时,坚持和完善校长“下派”机制,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领导力量。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促进管理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是除了交流之外,最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即不论谁当校长,首先要按规范运作。不能换一任校长,紧接着就换一批规章制度。有些规章制度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无论谁当校长都要严格执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创新,提倡改革。现在,一方面我们缺乏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办学规范;另一方面已有的规章制度,学校遵守得也不够。于是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只要更换校长,一些规章制度随之更改,管理水平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学校不致因校长更换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改变,校长的培训,督导部门的检查、指导亦有章可依。
  三是建立区域内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交流;平时的电话交流;教研备课活动、科研信息、课堂教学交流等。
  (六)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优质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督导应关注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潜能,重点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寻求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所以,为实现学校健康发展,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首先要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将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基础性指标包括入学率、巩固率等,是所有学校都应达标的内容;发展性指标包括教学研、办学特色等涉及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可以选择的指标。将基础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相结合的督导评价指标,可以使优质学校确立较高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使薄弱校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保留的农村中小学,从发展潜能、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办学、教育质量等建立一套评估监测体系,并把城乡中小学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每学年评估一次,建立奖惩机制,从而激励城乡中小学的良性竞争。而教育主管部门则要利用校长交流、教师交流这根杠杆,防止出现新的薄弱学校,这样利用2-3年时间,一定能够实现县域内农村中小学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实施意见》还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这无疑给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改革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大发展,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创新。不等不靠,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而作为校长,我们则必须牢记:只有依法办学,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才能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福兴;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08期.
  [2]马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点思考[A];第四届皖台基础教育论坛交流文集[C];2015年. 
  [3]蔡国英;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05年02期.
  [4]金福;教育均衡视野下的公正教育[J];中国教师;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