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策略研究

【作者】 赖志国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生,其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在此阶段应特别注意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辅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特点;策略研究
  中学生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群体,而这群精力旺盛的少男少女们在生理和环境的作用下对其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下面是我教学工作中通过多年辅导经验而总结的中学生三大心理特征,以便家长教师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和教育。
  一、情感反复:由于心智的迅速成长以及见闻的急剧增加,中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他们对这些需求的对错性理解不足,于是与正常的现实生活产生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另外,由于性逐渐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的兴奋性,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所以中学生的情感才会反复不定。老师提醒家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情绪要冷静的对待,不能盲目的靠第一感觉去冲动教育。
  二、意志弱小:意志反复即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主观性。原因是:1、青春期中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和目的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理解。2、因为年龄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容易产生表面性、片面性的理解。3、意志上的磨炼还比较少,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接触的环境磨练机会较少的原因。精锐的老师建议:家长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这是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关键。
  三、兴趣淡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春期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遇到新鲜事物就敢尝试,全然不顾后果。因为眼界的局限性,在事后但总是难以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同时,由于意志力的薄弱,在遇到一点的阻碍和难度时,总会促使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而把目光转投其它东西。精锐教育李老师告诫:青春期中学生兴趣的反复无常不仅会浪费许多宝贵的精力还不见成效,严重的更会导致后面性格的优柔寡断。所以家长对这方面的管教不能一味的松懈。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的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问题指导之一是如何缓解学业焦虑:中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是正确看待信心问题: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心理问题指导之三是如何改善人际沟通: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是怎样克服精力分散: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是摆脱苦闷自卑心理:中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是学会缓减心理压力中阶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中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中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