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 郑学勤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热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整合教材学习内容、接轨学生生活认知思维,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角,创设了更多训练学习机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与此同时,2016年9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这一系列变革都可视为我国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改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对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核心素养是公民道德素养的最高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公民的基本要求。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组织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发展、可维持的。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其独特性,枯燥乏味的讲解不能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学如果只在理论与概念的层面徘徊、缠绕,势必将使个体陷入机械、被动与孤立,很难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转变。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的画面,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与美好。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我的祖国有多强大》时,教师先播放了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欺凌的部分影像资料,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默默思考,当看到帝国主义列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很多小男生纷纷举起了拳头,表示要“打死可恶的鬼子!”学生的爱国情感已然被激发。此时,教师再给学生播放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片段,他们看到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各项突出成就,刚刚还在义愤填膺的学生们眼里涌现出了自豪、骄傲的光芒。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同在一片土地上,为什么新旧中国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祖国母亲变得强大,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御外敌。最后,教师带领全班齐唱《国歌》,同学们斗志昂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整合内容,丰富学生学习视角 
  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师们应该明了,学科整合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注入“主体精神”,实现课程的理论化、综合化、现代化、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是相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整合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视角,多方位、多领域地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教师可以加入思考题:人类有没有可能移居外星球?怎样才能减少环境污染?如何看待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双面性?同时还可以设计故事续写与诗歌朗诵的环节,最后以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来结束本课教学。整节课的设计实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满融合,艺术气息也分外浓厚。这是一个生动而又厚重的课堂,学生愿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品味生活的味道。在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想。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对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甚至今后的学习生涯都有引导作用。 
  三、接轨生活,加深学生学习认知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仅仅拥有“一桶水”显然是不够用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为今后的生活做准备的,所以,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确保教学能够接轨生活,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装扮我们的教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制订“装扮计划”,小组合作制作彩灯、剪纸、拉花、卡片、千纸鹤、小星星等装饰教室的“美工一角”。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既给教室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增进了同学情谊。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讨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扬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趋势,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教学学科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趋势。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很强,是接受道德教育的黄金时期。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朱开群.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从2017年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展评活动说开去[J].中小学德育,2017(09).
  [2]崔金霞.勿忘国家安全,做到居安思危——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解读[J].学周刊,2018(07).
  [3]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01). 
  [4]卢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