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找准切入点快速整体解读说明文

【作者】 蒙亮亮

【机构】 (陕西省彬州市城关中学)


【正文】摘 要:说明文是初中学习一类重要文体,其知识性和实用性共存的特点使得它在初中阶段学习尤为重要。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于说明文如何快速解读的问题,从关注题目,抓中心句,找过渡句、过渡词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解读切入点的选择,并对如何具体实践做了深入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说明文;整体解读;切入点
  说明文是初中必学的一大文体,而且实用性很强,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丰富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它看起来似乎挺简单,但学生学习时觉得很难读,常常一提起说明文就头疼。教师教的很累却往往收效甚微,往往读的速度很慢,而且读了之后很难把握住说明文的内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对于快速有效解读说明文方法的认识。
  首先,整体解读说明文应当从题目入手,理清行文思路,做到对文本的全面解读
  题目就是一篇说明文的眼睛,往往题目就点明了说明对象,所以题目是解读全文行文思路的最好切入点。在教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如果一段一段去读,往往费时费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课文思路有个整体把握,这时如果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从题目入手,看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什么,哪些段落都介绍了沙漠里几种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的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第二步再质疑探究,课文前三段一开始并未介绍这两种现象,写的是什么,这样开头有何作用。最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语言,达到对文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解读。这样以课题为切入点,循序渐进,不仅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效率最大化,而且有助于学生更系统的从宏观上理解文本,对于他们以后安排文章行文思路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其次,整体快速解读说明文可以从文章中心句入手
  说明文是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种文体,往往每一段,每一部分会有一个中心句,而抓住了这些中心句就相当于抓住了全文的说明内容和行文思路,对文章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都会大大提升。例如在阅读《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找找能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句子,先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再引导他们关注每一段、每一部分开头和结尾,找每一部分中心句说说苏州园林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图画美的。
  找中心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样不仅效率提高了,孩子也体验到了成就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也会自然提升,阅读说明文便不再头疼。同样对他日后阅读说明文也指明了方向,让学习由知识真正转化为了一种实际能力。
  再次,找过渡句、也过渡词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整体快速解读说明文的切入点
  文章写的是否好,结构严谨很重要,所以许多说明文很讲究行文思路的同时,行文中各部分的渡衔接也非常重要,它往往会通过一些总结性的语句或问句、表顺序等的过渡词来过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各部分衔接更加紧密。所以在读说明文时,关注这些句子往往能更快的理解文本。例如在教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让他们寻找表明过渡性的问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找表明原因过渡的序数词,例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最后”等等,让他们顺着这些词寻找花红的原因,轻轻松松就能把我文章关键句子,进而达到快速解读全文的作用。
  一篇好的说明文,真正能快速解读才能为我所用,才能不枉费作者一片良苦用心,而要读懂它,贵在得法。其实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选准切入点,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即使遇到再难的文章,我们都不会感到像拦路虎一样无从下手,而会趣味百倍,有章可循,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