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作者】 李尚涛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正文】中学文言文教学,除了要花很大的力气在字、词、句的落实上之外,还要在认识历史,发掘其人民性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多花力气。初看起来这似乎是并行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其实两者非但不矛盾,而且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注意了思想教育,能使文道得到和谐的统一,既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又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创设课堂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缺陷:古诗文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文言文的学习枯燥无味,有的学生甚至抱怨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学它干嘛?为了激活古诗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充满着无穷乐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名篇,不仅语言优美、文质兼备,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另外,重视诵读也是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优秀的古诗文,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因此教师教授古诗文时,可以富有感情地示范性诵读诗文,也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创构诗境,或选用符合意境的背景音乐营造气氛,从而诱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例如我教授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文时,就用古琴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在这样一种优美的古典氛围中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来领会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豪迈的气概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出自名家之手,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感悟与认识,更是把中华民族的某种文化或精神以浓缩的形式延续下来,在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充分进行情感熏陶,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有帮助。例如我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我还引用了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关于爱国的诗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让学生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情操,进而培养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流入,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人们遗忘的危险,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人们由于好奇、赶时尚,更愿意过一些西方的节日,而对传统节日则很淡漠。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通过实践来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加深学生学习认知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思想受到教育。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端午节举办“纪念屈原”的主题活动;中秋节有“中秋花月”的知识讲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品牌栏目。如观看《文明之旅》,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字、礼仪、服饰、功夫等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观看《百家讲坛》,听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听康震教授讲《唐宋八大家》等,使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心向往之。
  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思想也受到启迪,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师要有让古诗文教育贯穿学生德育始终的理念,从课内到课外,从活动设计、展开到活动总结评比,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评定,要充分利用古诗文,依靠这样长期的渗透教育,学生的德育水平必将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