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布置策略
【作者】 熊德琴
【机构】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黄家沟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问题,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教师需要找到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也令家长满意。布置作业属于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科学合理,不可过度,更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
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和知识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后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解释,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可以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不足,确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尤其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难以有效地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理解、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打破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模式,优化作业布置模式,使作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学习信息。
1.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年纪小,好奇心比较旺盛。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布置趣味十足的作业,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此才能确保他们在学习更难的知识时不会感到太困难。
教师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借助一定的教具。例如,教师可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个教具盒子,使其利用教具中的卡片和图形来学习加减法。教具盒子内的物件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花时间听教师讲解有关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坚持寓教于乐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当从教材出发设置教学方案。但是,教师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而是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采用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具盒子是现在许多小学教师利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工具,能让教学活动跳出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许多国家的教育家在研究数学的教学方法时都会强调趣味性的活动和理论知识的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
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因此,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学生在面对比较难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能不断提升,并践行寓教于乐等教学原则。改变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需要适当引导,让小学生主动进入到数学世界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当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减负效果,又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2.数学作业体现趣味性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将学习与玩结合起来,便能实效高效的做作业。作业是否令人感兴趣,一方面取决于作业内容的选择是否新颖、开放、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作业的呈现方式是否多样化,以及为了满足不同学习需要而呈现相同内容的多样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布置作业既要有效率,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必须做到少而精,对布置作业的方法要有趣味,这样让学生高兴地做作业,比如认识圆形后,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捉迷藏”。你可以在图片中找到隐藏的圆形吗?学生对此类作业很感兴趣,通过观察,巩固了对圆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设计来完成趣味性教学作业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完成作业。举例来说,数学老师可以将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最爱玩的游戏带到教室,指导学生修改游戏规则,并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总是处于活跃状态,能够及时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反应,在思考中产生更多的学习灵感,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种数学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家波利亚提到:学生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实践。因为这种深刻性的了解,才能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本质。在作业设计中,既要指导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形成技能,又要通过数学活动的观察、操作、猜测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然后展示需要学生完成的作业,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完成作业的最佳方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生活事物,比如石块、木棒、塑料瓶等制作学习各种图形模型,将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应的作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更多问题解决方技巧,提高课堂作业练习的效果。
总结:设计有效的作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思考,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方式,切实提高作业效果。针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生同. 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003):195-195,196.
[2] 张娜.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 2014(12):181-181.
[3] 王磊, 董计莉.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 中华少年, 2017:180.
[4] 刘庆伟.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
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和知识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后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解释,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可以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不足,确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尤其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难以有效地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理解、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打破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模式,优化作业布置模式,使作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学习信息。
1.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年纪小,好奇心比较旺盛。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布置趣味十足的作业,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此才能确保他们在学习更难的知识时不会感到太困难。
教师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借助一定的教具。例如,教师可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个教具盒子,使其利用教具中的卡片和图形来学习加减法。教具盒子内的物件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花时间听教师讲解有关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坚持寓教于乐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当从教材出发设置教学方案。但是,教师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而是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采用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具盒子是现在许多小学教师利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工具,能让教学活动跳出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许多国家的教育家在研究数学的教学方法时都会强调趣味性的活动和理论知识的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的知识。
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因此,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学生在面对比较难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能不断提升,并践行寓教于乐等教学原则。改变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需要适当引导,让小学生主动进入到数学世界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当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减负效果,又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展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2.数学作业体现趣味性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将学习与玩结合起来,便能实效高效的做作业。作业是否令人感兴趣,一方面取决于作业内容的选择是否新颖、开放、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作业的呈现方式是否多样化,以及为了满足不同学习需要而呈现相同内容的多样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布置作业既要有效率,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必须做到少而精,对布置作业的方法要有趣味,这样让学生高兴地做作业,比如认识圆形后,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捉迷藏”。你可以在图片中找到隐藏的圆形吗?学生对此类作业很感兴趣,通过观察,巩固了对圆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设计来完成趣味性教学作业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完成作业。举例来说,数学老师可以将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最爱玩的游戏带到教室,指导学生修改游戏规则,并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总是处于活跃状态,能够及时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反应,在思考中产生更多的学习灵感,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种数学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家波利亚提到:学生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实践。因为这种深刻性的了解,才能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内涵、本质。在作业设计中,既要指导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形成技能,又要通过数学活动的观察、操作、猜测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然后展示需要学生完成的作业,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完成作业的最佳方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生活事物,比如石块、木棒、塑料瓶等制作学习各种图形模型,将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相应的作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更多问题解决方技巧,提高课堂作业练习的效果。
总结:设计有效的作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思考,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方式,切实提高作业效果。针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生同. 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003):195-195,196.
[2] 张娜.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 2014(12):181-181.
[3] 王磊, 董计莉.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 中华少年, 2017:180.
[4] 刘庆伟.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