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新思考

【作者】 王希玲 张洪升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学)


【正文】摘 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需要我们认真探研。本文结合实践,谈了提问的诸多方法“忌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针对性;目的性
  提问是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发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手段。其众多意义,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不过,现实中教师的运用并不是那么讲究,甚至没有发挥其基本作用。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作为重要组织形式的提问,也必将受到提高议事日程来研究的“待遇”,如何提问、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向谁提问等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我们须着力去探研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课堂提问的诸多方法与“忌讳”。
  一、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力戒“问题轰炸”
  教学是有计划的活动,课堂提问更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操作,更不能以问代教,实行“问题轰炸”。现在有些老师为追求课堂气氛,始终充斥着大量的问题,表面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度高,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太多,答案简单固定,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则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堂提问要能激发思考,忌问题过于简单
  学起于思。教师的任务就是挑起思端,让学生沿疑思考,得到思维锻炼。但有些老师由于害怕学生听不懂,故意将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这样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种教法看似有效,却潜在有严重的副作用,剥夺了学生思维权利,有害无益。因此在教学中教室内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必须在已有思维基础上“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不宜追求用简单问题获得全班响亮回答来证实教学有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方法一: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方法二:上课开始。老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师问:愿意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吗?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方法二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目标要明确,忌随意而为
  课堂提问次数很多,但并不是每次都起同样作用。起什么作用是因教学预设而定,也就是要服从教学目标需要。反过来,也就是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君不见,现行课堂教师提问随意而为,信口而出,结果造成模棱两可,指向不明。如一位教师启发学生,这样提问:“同学位,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结果数学课变成了口语课。原因是什么?就是教师提问缺乏明确的目标,“看到了什么”这个“什么”代表着很广的事物,这样就造成问题信息指向性不明。如我们改一改,这样提问,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们就可以这样简单地来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只2只、3只3只、4只4只地来数,突出“几个几”,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这样就能为顺利引出乘法教学做好铺垫。
  四、课堂提问应把握准坡度,忌太难伤了学生学习兴致
  如果问题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环环相扣,层层相递,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6÷8的被除数加上32,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难以回答的,若老师设计好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同样的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五、课堂提问应给予充分引导,忌求速不留思考时间
  教学进度左右着教师教学行为。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追求速度化,实际上这种是以牺牲学生思维时间作代价的,我们不能以教学的最速化来取代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进度是以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进度就没有意义。所以,速度和效果两者,我们只能先讲效果再谈速度。而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能急着给予解释与引导,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学会等待,让热闹的课堂沉静下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行深入思考。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他没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
  以上是我对于课堂提问的一点粗浅看法。当然,关于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有待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与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细心研究、耐心琢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提问,会更好发挥提问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