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作者】 董素伟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机关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以身示范,耐心说教,反复训练,不断鼓励,创造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因此,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一、 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二、 反复训练,强化渗透
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游戏、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三、 为人师表,环境熏陶
环境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
四、 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当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五、 不断鼓励,及时矫正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个别孩子胆子特别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这就需要教师让幼儿养成合群的习惯,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饭时候,让他来分小勺子。经过多次的锻炼,他的胆子会慢慢大起来。接着,训练他在集体面前讲话的习惯。提问一个简单问题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大家看看谁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XX小朋友,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六、 开展游戏,活跃思维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涛涛和波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波波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因此,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一、 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二、 反复训练,强化渗透
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游戏、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三、 为人师表,环境熏陶
环境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
四、 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求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当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五、 不断鼓励,及时矫正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个别孩子胆子特别小,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这就需要教师让幼儿养成合群的习惯,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饭时候,让他来分小勺子。经过多次的锻炼,他的胆子会慢慢大起来。接着,训练他在集体面前讲话的习惯。提问一个简单问题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大家看看谁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XX小朋友,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六、 开展游戏,活跃思维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涛涛和波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波波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