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职学校班级兴趣小组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作用
【作者】 吴信爱
【机构】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
【正文】摘 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主组建班级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在有效的自主实践中,逐步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对全面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改善了学生整体素养;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级兴趣小组;主体性;实践
班级兴趣小组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以兴趣和以学习为目的的学生自治学习团体。它在有效的自主实践中,能够逐步构建起学生的主体性,对全面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改善了学生整体素养;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是一种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
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终极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主体意识则是衡量健全人格的重要参数。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主组建班级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在有效的自主实践中,逐步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对全面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试从四个方面谈谈中职学校班级兴趣小组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作用。
一、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改善了学生整体素养
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现代教育重要内容的主体教育,其实施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只有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指导中职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中来,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职教育的主体素质问题。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因此,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也必须相应地具有主体性。事实上,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升学观念对中职学校的片面认识,中职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性并不强,其教育教学也未能完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未能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培养。教育实践中,学校能提供给学生表现自我机会的平台还远远不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不断尝试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的手段和方法也显得较为有限。
近年来,我校从战略高度出发,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对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工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班实际情况,对散乱的班级兴趣小组尝试着进行了改革。我尝试把“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目标管理”模式、以及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等引入到学生兴趣小组建设中来,把企业优秀文化元素渗透到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中。坚持班级兴趣小组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好为前提,以提高为目的,学生自发组建,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管理上,由班委会和团支部搭台,各科科代表主抓,辅导老师负责业务指导。学生兴趣小组的种类和名称由学生自己决定,组织机构由学生选举产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讨论通过;学生兴趣小组有关规章制度由学生完成;成员的评价打分也主要由学生决定。这一改革,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在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思想不受束缚,特长得到发挥,才华得以展示,潜力得以挖掘,人格更富魅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哲学家高清海先生认为:“必须有对于‘我’的需求、利益有所意识,才能形成目的性,对于‘我’的活动的意义有所意识,才能从事有计划的生产活动。人所从事的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表现自我本质力量的活动。没有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建立在这种意识之上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我班的班级兴趣小组在自由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证明自我,实现自我,强化了自我意识,张扬了独立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学生作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主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主体,是各类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无疑为形成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自主性,它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时代。虽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但是他们求新求变的愿望却特别强烈。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创造气候,他们惊人的创造力会得到蓬勃发展。
这应该就是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一般地说,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方式和保证。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空间。
根据这一原理,我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倡导由学生自主、自律组织开展班级兴趣小组活动,班级兴趣小组吸引力大大增强,满足了中职学生潜意识中自我实现、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有效提高了学生创造的潜能。我们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了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比如演出活动,从设计海报、布景、服装,到主持节目筛选、演职人员安排、化妆、彩排、演出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效果良好,从而培养出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还学会了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活动的方法,解决了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携手合作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良好地展现。正是因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符合社会大众的一般心理特点,即集体成员间的积极交往与互相依靠往往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其交往是通过结构进行的,所以,学生能够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倾向,自发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应有功能的互助性学习型组织。可以说,班级兴趣小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低,在学习方面往往表现为基础相对薄弱而厌学,在性格心理方面往往表现为自卑、敏感而封闭,在行为能力方面往往表现为盲从、平庸和偏执,课余时间普遍感觉空虚无聊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导致了主体性意识的单薄甚至缺失。但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比如,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奇心旺盛,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丰富等。通过有序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振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目标管理”,我们班级各学生兴趣小组充分发挥社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成就”的要求。学生兴趣小组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员评价体系,使学生进行的自主管理,发挥着其独特的管理优势,学生富有成就感,更乐于参与管理。此外,我班的各学生兴趣小组经常以多种方式积极展示成果。如“书法社”“绘画社”“手工社”等配合学校各种文化活动,开展综合性的展览活动,各技能学生兴趣小组不定期举行单项或专项成果展览,文体性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独立或综合性的比赛、表演;文学兴趣小组期编印自己的班级手抄报在全校展览;班级小记者独立完成采编;话剧小组、舞蹈小组等定期到结对的敬老院慰问演出,讲故事小组,根据学前专业的特点,以课程为依托,以展演锻炼为目的,经常到兄弟班级去展示和交流。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学生参与,形式学生接受,成效学生认可”的教育方式的转变。对此,这些展示,在扩大我班兴趣小组知名度的同时,更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可以说,自信心的提高,并拥有成就感,就是兴趣小组活动自我教育良性发展的结果。
四、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此语真正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基于此,我校通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中职生高中毕业后,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必须具备职业基本能力。它一般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二是职后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学会做人、办事和生活的关键能力。社团活动有效推动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班级兴趣小组活动锻炼,很多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信息,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真正变成了老师们一直期待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搜集加工活动资料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策划活动,公关宣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一些同学通过参与兴趣小组的运作,掌握了简单的管理、应急处理和必要的社会交际技巧等人际交际的能力。可以说,兴趣小组活动已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中职教育重在提高学生从业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而兴趣小组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很好体现了主体性德育运作的基本原则,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正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标杆。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研究》张进明 《职业时空》 2007年第十六期
[2]《浅论中职学校班级兴趣小组的德育功效》 罗肖洋 《神州》2011年 第八期
[3]《中职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方向的探索与思考》广西八桂职教网
[4]《现代教育思想》邢永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对中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的几点思考》宦宝玲《教学与交流》2009年第三期
[6]李亚平主编《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级兴趣小组;主体性;实践
班级兴趣小组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以兴趣和以学习为目的的学生自治学习团体。它在有效的自主实践中,能够逐步构建起学生的主体性,对全面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改善了学生整体素养;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是一种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
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终极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主体意识则是衡量健全人格的重要参数。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主组建班级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在有效的自主实践中,逐步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对全面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试从四个方面谈谈中职学校班级兴趣小组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作用。
一、强化了学生自我意识,改善了学生整体素养
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现代教育重要内容的主体教育,其实施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只有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指导中职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中来,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职教育的主体素质问题。
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因此,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也必须相应地具有主体性。事实上,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升学观念对中职学校的片面认识,中职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性并不强,其教育教学也未能完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未能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培养。教育实践中,学校能提供给学生表现自我机会的平台还远远不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不断尝试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的手段和方法也显得较为有限。
近年来,我校从战略高度出发,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对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工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班实际情况,对散乱的班级兴趣小组尝试着进行了改革。我尝试把“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目标管理”模式、以及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等引入到学生兴趣小组建设中来,把企业优秀文化元素渗透到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中。坚持班级兴趣小组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好为前提,以提高为目的,学生自发组建,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管理上,由班委会和团支部搭台,各科科代表主抓,辅导老师负责业务指导。学生兴趣小组的种类和名称由学生自己决定,组织机构由学生选举产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讨论通过;学生兴趣小组有关规章制度由学生完成;成员的评价打分也主要由学生决定。这一改革,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转变。在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思想不受束缚,特长得到发挥,才华得以展示,潜力得以挖掘,人格更富魅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哲学家高清海先生认为:“必须有对于‘我’的需求、利益有所意识,才能形成目的性,对于‘我’的活动的意义有所意识,才能从事有计划的生产活动。人所从事的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表现自我本质力量的活动。没有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建立在这种意识之上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我班的班级兴趣小组在自由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证明自我,实现自我,强化了自我意识,张扬了独立的个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学生作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主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主体,是各类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无疑为形成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的自主性,它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时代。虽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但是他们求新求变的愿望却特别强烈。只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创造气候,他们惊人的创造力会得到蓬勃发展。
这应该就是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一般地说,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的目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是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方式和保证。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空间。
根据这一原理,我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倡导由学生自主、自律组织开展班级兴趣小组活动,班级兴趣小组吸引力大大增强,满足了中职学生潜意识中自我实现、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有效提高了学生创造的潜能。我们通过“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了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比如演出活动,从设计海报、布景、服装,到主持节目筛选、演职人员安排、化妆、彩排、演出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效果良好,从而培养出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还学会了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活动的方法,解决了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携手合作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良好地展现。正是因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符合社会大众的一般心理特点,即集体成员间的积极交往与互相依靠往往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其交往是通过结构进行的,所以,学生能够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倾向,自发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应有功能的互助性学习型组织。可以说,班级兴趣小组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低,在学习方面往往表现为基础相对薄弱而厌学,在性格心理方面往往表现为自卑、敏感而封闭,在行为能力方面往往表现为盲从、平庸和偏执,课余时间普遍感觉空虚无聊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导致了主体性意识的单薄甚至缺失。但这个群体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比如,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好奇心旺盛,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丰富等。通过有序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振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目标管理”,我们班级各学生兴趣小组充分发挥社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成就”的要求。学生兴趣小组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员评价体系,使学生进行的自主管理,发挥着其独特的管理优势,学生富有成就感,更乐于参与管理。此外,我班的各学生兴趣小组经常以多种方式积极展示成果。如“书法社”“绘画社”“手工社”等配合学校各种文化活动,开展综合性的展览活动,各技能学生兴趣小组不定期举行单项或专项成果展览,文体性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独立或综合性的比赛、表演;文学兴趣小组期编印自己的班级手抄报在全校展览;班级小记者独立完成采编;话剧小组、舞蹈小组等定期到结对的敬老院慰问演出,讲故事小组,根据学前专业的特点,以课程为依托,以展演锻炼为目的,经常到兄弟班级去展示和交流。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学生参与,形式学生接受,成效学生认可”的教育方式的转变。对此,这些展示,在扩大我班兴趣小组知名度的同时,更提振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可以说,自信心的提高,并拥有成就感,就是兴趣小组活动自我教育良性发展的结果。
四、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此语真正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基于此,我校通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中职生高中毕业后,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必须具备职业基本能力。它一般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二是职后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学会做人、办事和生活的关键能力。社团活动有效推动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班级兴趣小组活动锻炼,很多学生学会了主动搜集信息,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真正变成了老师们一直期待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搜集加工活动资料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策划活动,公关宣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一些同学通过参与兴趣小组的运作,掌握了简单的管理、应急处理和必要的社会交际技巧等人际交际的能力。可以说,兴趣小组活动已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中职教育重在提高学生从业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而兴趣小组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很好体现了主体性德育运作的基本原则,对学生主体性的建构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正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标杆。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研究》张进明 《职业时空》 2007年第十六期
[2]《浅论中职学校班级兴趣小组的德育功效》 罗肖洋 《神州》2011年 第八期
[3]《中职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方向的探索与思考》广西八桂职教网
[4]《现代教育思想》邢永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对中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的几点思考》宦宝玲《教学与交流》2009年第三期
[6]李亚平主编《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