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聚焦心理描写,让习作笔下生花
【作者】 莫素娜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心理描写作为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是小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因此,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就会适当写进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心理描写的种类及如何写好心理活动,让作文更加精彩。
关键词:心理描写;作用;种类;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心理描写作为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是小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因此,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就会适当写进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心理描写的种类及如何写好心理活动,让作文更加精彩。
一、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在写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朱德的扁担》片段:“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通过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体现战士们关心朱德,突出朱德和战士们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
2. 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我的战友邱少云》心理描写片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揭示邱少云当时被烈火烧身,忍受着极度的痛苦的处境。作者作为战友,明明近在眼前却不能过去救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烈火燃烧的痛苦的心理:“不敢朝那看”、“心像刀绞一般”、“忍不住不看”。邱少云面临着危险,随时都会死去,作者被邱少云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这种矛盾的、痛苦的心情,从侧面烘托出邱少云烈士的崇高英雄形象。
二、心理描写的种类
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又分为:内心独白式、情绪直觉式、梦境幻觉式。间接心理描写则通过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周边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过程中,不管是直接心理描写还是间接心理描写,都是经常用到的。
1.内心独白式。内心独白,就是人物以自思、自语的方式,在心里(内心)自己对自己(独)说话(白)。它通过人物的独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少年王冕》片段: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这段话里通过写王冕的内心独白:“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揭示了王冕最初学画的原因是想把荷花画下来。
3. 情绪直觉式。通过描写人物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来体现心
理活动感受。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习作《龙门水都一日游》中写道:我和小伙伴们像快乐的小鸟,飞快的向透明玻璃桥涌去。我落在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走在透明的玻璃桥上,看着脚下透明的玻璃,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仿佛随时都会掉下去一样,我想退回去又怕小伙伴们笑我,于是我硬着头皮跟着他们向前走。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看着大家各种摆拍,我心惊肉跳,扶着栏杆一动都不敢动……
这个片段里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全身颤抖、冷汗直冒、硬着头皮、咚咚直跳、心惊肉跳等来反应我在玻璃桥上感到十分害怕又怕小伙伴笑于是极力克制自己内心恐惧感的心理。
4. 梦境幻觉式。人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的
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时常要用一些提示语: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课文《二泉映月》里的片段: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淙淙的流水声让阿炳陷入自己内心不可自拔,从幻想中迸发出的灵感让旋律在心头荡漾,从而创作了《二泉映月》这一名曲。
5. 通过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反应心理活动。一个
人的思想往往受他的行为所支配。他心里想什么,他要做什么。所以,思和想、想和做不是孤立的,它有心理独白的成分,又有动作、语言、神态的因素。如习作《作弊不是时候》:
后面的题目很快做完了,接下来该做这两道“拦路虎”了。我竭
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可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我想,算了吧,免得耽误时间。可又转念一想,不行,这是两道重要题,分值5分,要是丢了这5分不是太可惜了?可不丢我又能怎样?这时我脑子里好像有两个人打架似的,一个说:“丢了吧,不就是5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说:“不能丢,丢了就意味着放弃。”我心里像吃了生芋一样,百爪抓心。我一筹莫展,下意识一低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抄书。对,抄书!唯有抄书,才是万全之策。可是抄书是一种作弊的行为呀?万一被老师发现了,这回考试不就成了零分?先不要管这么多了,等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吧。
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埋着头,聚精会神地答题。
我装着认真思考的样子,身子靠在桌前,两手轻轻悄悄地伸进书包里左掏右掏,掏了半天才把语文书掏出来。正当我准备翻书的时候,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我身后,一只大手伸进了我的抽屉里把书一拿。我猛一抬头,呀,是李老师!我三魂吓得丢了七魄,心想:这回死定了,试卷得零分是小事,要是老师把这事说了出来,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这段话描写了“我”考试时作弊的情景。前一段主要写“我”作
弊前的心理矛盾,借助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刻画内心的矛盾,可谓生动极致,情感丰富;后一段描写“我”作弊时的情形,借助动作、神态,突出“我”作弊时谨慎、惊吓、惧怕、尴尬的心理,读着仿佛就是自己,如历其境。
6. 环境烘托心理活动。在小说、戏曲、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
写不可或缺。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人物的心理。例如学生习作《那一刻,我很紧张》片段:
外面是个大晴天,可是我却觉得很刺眼,那阳光仿佛一支支利箭,直刺向我的内心。我想躲起来,可是找不到地方。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在报着同学的名字上讲台去领考卷,和着同学们或快或慢的脚步声。有的同学拿到卷子喜笑颜开,有的哭丧着脸,老师还没报到我的名字,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通过写外面的天气和当时教室的环境,充分烘托了发试卷前我紧张的心理。
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入手写好心理描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入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心理描写训练时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读写结合训练: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请你模仿这个片段,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特征。语句要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很多学生根据要求对文段进行模仿:
片段一:一天早上,妈妈急匆匆叫我起床:“源源,起床啦!七点都过了。”我睡眼朦胧,咕哝着说:“唉,我的待遇还不如一块面团呢,妈妈做面包时,面团还有时间醒醒呢......”我心里暗想:这个笑话一定会把妈妈逗乐,而允许我再多睡一会儿的。果不其然,妈妈乐了,但她还是坚持叫我起床。没办法,我只能极不情愿地爬出我那温暖的被窝……
片段二:我和妈妈走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辆软心先生冰激凌车,我心里的两只小魔鬼便开始斗争:第一只小魔鬼说:“唉,张欣瑜啊,你就不要有这种念头啦!你老妈绝对不同意的啦!”第二只小魔鬼推了一下第一只小魔鬼,说:“别听他的!你不问问你妈妈吗?说不定可以呢!”我对第二只小魔鬼点了点头,我碰了一下妈妈:“妈妈,我......”“哦,我知道了,你想吃冰激凌,对吗?”我还没反应过来,妈妈就帮我去买了,我想:“妈妈,你今天到底怎么了?是老天爷开眼了?还是我在做梦?”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读写结合训练,让我发现其实心理活动描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关键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说得好:“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好的心理描写段落很多,我们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善于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鲜活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齐艳《妙笔绘心理》;
[2]李晓云《心理描写的内心独白》;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张香竹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心理描写;作用;种类;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心理描写作为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是小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都会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因此,在叙述和描写的过程中就会适当写进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心理描写的种类及如何写好心理活动,让作文更加精彩。
一、心理描写的作用
心理描写在写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朱德的扁担》片段:“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通过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体现战士们关心朱德,突出朱德和战士们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
2. 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我的战友邱少云》心理描写片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揭示邱少云当时被烈火烧身,忍受着极度的痛苦的处境。作者作为战友,明明近在眼前却不能过去救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烈火燃烧的痛苦的心理:“不敢朝那看”、“心像刀绞一般”、“忍不住不看”。邱少云面临着危险,随时都会死去,作者被邱少云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这种矛盾的、痛苦的心情,从侧面烘托出邱少云烈士的崇高英雄形象。
二、心理描写的种类
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又分为:内心独白式、情绪直觉式、梦境幻觉式。间接心理描写则通过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周边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过程中,不管是直接心理描写还是间接心理描写,都是经常用到的。
1.内心独白式。内心独白,就是人物以自思、自语的方式,在心里(内心)自己对自己(独)说话(白)。它通过人物的独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少年王冕》片段: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这段话里通过写王冕的内心独白:“古人说‘人在图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揭示了王冕最初学画的原因是想把荷花画下来。
3. 情绪直觉式。通过描写人物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来体现心
理活动感受。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习作《龙门水都一日游》中写道:我和小伙伴们像快乐的小鸟,飞快的向透明玻璃桥涌去。我落在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走在透明的玻璃桥上,看着脚下透明的玻璃,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仿佛随时都会掉下去一样,我想退回去又怕小伙伴们笑我,于是我硬着头皮跟着他们向前走。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看着大家各种摆拍,我心惊肉跳,扶着栏杆一动都不敢动……
这个片段里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全身颤抖、冷汗直冒、硬着头皮、咚咚直跳、心惊肉跳等来反应我在玻璃桥上感到十分害怕又怕小伙伴笑于是极力克制自己内心恐惧感的心理。
4. 梦境幻觉式。人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的
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时常要用一些提示语: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课文《二泉映月》里的片段: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淙淙的流水声让阿炳陷入自己内心不可自拔,从幻想中迸发出的灵感让旋律在心头荡漾,从而创作了《二泉映月》这一名曲。
5. 通过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反应心理活动。一个
人的思想往往受他的行为所支配。他心里想什么,他要做什么。所以,思和想、想和做不是孤立的,它有心理独白的成分,又有动作、语言、神态的因素。如习作《作弊不是时候》:
后面的题目很快做完了,接下来该做这两道“拦路虎”了。我竭
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可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我想,算了吧,免得耽误时间。可又转念一想,不行,这是两道重要题,分值5分,要是丢了这5分不是太可惜了?可不丢我又能怎样?这时我脑子里好像有两个人打架似的,一个说:“丢了吧,不就是5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说:“不能丢,丢了就意味着放弃。”我心里像吃了生芋一样,百爪抓心。我一筹莫展,下意识一低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抄书。对,抄书!唯有抄书,才是万全之策。可是抄书是一种作弊的行为呀?万一被老师发现了,这回考试不就成了零分?先不要管这么多了,等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吧。
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埋着头,聚精会神地答题。
我装着认真思考的样子,身子靠在桌前,两手轻轻悄悄地伸进书包里左掏右掏,掏了半天才把语文书掏出来。正当我准备翻书的时候,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我身后,一只大手伸进了我的抽屉里把书一拿。我猛一抬头,呀,是李老师!我三魂吓得丢了七魄,心想:这回死定了,试卷得零分是小事,要是老师把这事说了出来,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这段话描写了“我”考试时作弊的情景。前一段主要写“我”作
弊前的心理矛盾,借助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刻画内心的矛盾,可谓生动极致,情感丰富;后一段描写“我”作弊时的情形,借助动作、神态,突出“我”作弊时谨慎、惊吓、惧怕、尴尬的心理,读着仿佛就是自己,如历其境。
6. 环境烘托心理活动。在小说、戏曲、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
写不可或缺。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人物的心理。例如学生习作《那一刻,我很紧张》片段:
外面是个大晴天,可是我却觉得很刺眼,那阳光仿佛一支支利箭,直刺向我的内心。我想躲起来,可是找不到地方。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在报着同学的名字上讲台去领考卷,和着同学们或快或慢的脚步声。有的同学拿到卷子喜笑颜开,有的哭丧着脸,老师还没报到我的名字,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通过写外面的天气和当时教室的环境,充分烘托了发试卷前我紧张的心理。
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入手写好心理描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是入物无声的语言,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变化的感情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特点的平台。所以,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心理描写训练时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读写结合训练: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请你模仿这个片段,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特征。语句要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很多学生根据要求对文段进行模仿:
片段一:一天早上,妈妈急匆匆叫我起床:“源源,起床啦!七点都过了。”我睡眼朦胧,咕哝着说:“唉,我的待遇还不如一块面团呢,妈妈做面包时,面团还有时间醒醒呢......”我心里暗想:这个笑话一定会把妈妈逗乐,而允许我再多睡一会儿的。果不其然,妈妈乐了,但她还是坚持叫我起床。没办法,我只能极不情愿地爬出我那温暖的被窝……
片段二:我和妈妈走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辆软心先生冰激凌车,我心里的两只小魔鬼便开始斗争:第一只小魔鬼说:“唉,张欣瑜啊,你就不要有这种念头啦!你老妈绝对不同意的啦!”第二只小魔鬼推了一下第一只小魔鬼,说:“别听他的!你不问问你妈妈吗?说不定可以呢!”我对第二只小魔鬼点了点头,我碰了一下妈妈:“妈妈,我......”“哦,我知道了,你想吃冰激凌,对吗?”我还没反应过来,妈妈就帮我去买了,我想:“妈妈,你今天到底怎么了?是老天爷开眼了?还是我在做梦?”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读写结合训练,让我发现其实心理活动描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关键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说得好:“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好的心理描写段落很多,我们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善于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心理描写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鲜活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齐艳《妙笔绘心理》;
[2]李晓云《心理描写的内心独白》;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张香竹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