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吴中祥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摘 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堂言”,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许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教师方面:一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教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逻修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三是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往往大为不满,或者怒斥一番。学生方面:口语训练的障碍主要是由性格、能力、情绪、心理引起的。
针对上述原因,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我们教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应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胆让学生去“说”去“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说”学会“道”。确立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课堂。
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堂言”,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现行苏教版课标教材关于口语交际分两个系统安排,一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口语交际练习,二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活动共六次,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每次训练前,都必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并且注意口语交际方法的指导。
二、三分钟演讲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时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演讲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是现在试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在教《紫藤萝瀑布》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出了“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优美的歌谣”,“童年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告诉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还是一首诗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我先示范讲解“春花图”。其它四幅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效果很好。在讲解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交际内容可以是“多彩的春天”“家乡的物产”“家庭生活”。从语言学上讲,话语发生的场合、空间环境,往往包含与话语有关的潜在信息,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环境却造成了某些信息的缺失。于是,如何解决交际空间的特定性与交际内容的丰富性所形成的矛盾,便成为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很多老师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已经表明:在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作为目标活动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这时候所起的是暗示作用。这也正是我国古典文论名著《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许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教师方面:一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教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从字词句篇讲到语逻修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三是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往往大为不满,或者怒斥一番。学生方面:口语训练的障碍主要是由性格、能力、情绪、心理引起的。
针对上述原因,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我们教师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应加强对语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迅速转变观念。放胆让学生去“说”去“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海洋中、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说”学会“道”。确立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课堂。
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堂言”,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现行苏教版课标教材关于口语交际分两个系统安排,一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口语交际练习,二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活动共六次,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每次训练前,都必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并且注意口语交际方法的指导。
二、三分钟演讲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时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演讲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是现在试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在教《紫藤萝瀑布》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学生说出了“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一支优美的歌谣”,“童年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童年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告诉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还是一首诗呢!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我先示范讲解“春花图”。其它四幅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效果很好。在讲解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交际内容可以是“多彩的春天”“家乡的物产”“家庭生活”。从语言学上讲,话语发生的场合、空间环境,往往包含与话语有关的潜在信息,课堂教学这种特殊的环境却造成了某些信息的缺失。于是,如何解决交际空间的特定性与交际内容的丰富性所形成的矛盾,便成为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很多老师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已经表明:在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作为目标活动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这时候所起的是暗示作用。这也正是我国古典文论名著《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