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趣味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分析

【作者】 尕藏吉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第一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点晦涩难懂,这使得学生难以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同时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美进行体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形象化;趣味化;数学魅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钟,可以从身边最具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趣味性的素材入手,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对待教学,将形象趣味的生活世界带入课堂,让课堂充满朝气,妙趣横生,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的喜悦,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找数学魅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趣味性等进行充分研究,得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分析教材内容,创建趣味性开放式课堂教学
  数学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在数学之中,组成元素的类别是复杂多样的。在目前的很多的数学课本中,都是把数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与学生的认知、思想品德以及各项能力等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充分提取数学教材中的趣味元素,诱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是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仅只是起到一个获取教材以外更多信息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角色更是应当从“教知识”转换成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的时期,教师若一味的采用抽象性或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无情地抹杀于无形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寄寓于学生形象化的操作之中,利用多种灵活形象的教学手段,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形象化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得枯燥乏味的数学思维变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并加以运用。
  二、小组探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大脑中有一些特定的区域,这些区域有着相应的创造性,学习者借助于自己的双手和抽象思维,可以让这些区域得以充分激发出来。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问题有效解决,获得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比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就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变,采用尝试性的方法上课,让学生生成开放性的学习能力。首先,我展示一个四边形模型,接着我让学生对生活进行回顾,从生活实际中寻找到那些属于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同时,我让学生通过线条的形式,将这些物体勾画出来,与四边形模型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步确定四边形的定义。其次,提出问题:四边形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平行四边形?再次,将这些问题分配到小组中去,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同时,小组内经过讨论之后,形成统一的结果,再展示出来。我在学生展示之后进行总结,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出现的较多的创新性思想,我对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引导,从而调动他们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样可以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以此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沟通性学习,从具体的例子中找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些条件。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其他方法进行谈论和总结,最终得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等这些知识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充分把握学生展示出来的有用信息,从而促使学生生成开放性学习能力。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
  数学的产生离不开生活,所以数学教育从生活中体现,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返璞归正,而情景教学讲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展现自己认知,通过对自身肢体、行为的展示,表达出数学中的生活美。这样就给了学生们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故事、话题等多种方式而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创设情境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象,大多教师更关注如何让情境变得有趣,而忽视了情境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从而导致情境变得简单的感官刺激,课堂表面上看很活泼,但实际效果却不佳。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把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全部调动起来,不易产生疲劳感,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扩展学生学习范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转变过来,不能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相应的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创新对每个人都是天生具备的,很多的创新都是在长久的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中被逐步磨灭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创造力基本都在一个水平,所以我们不能再次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相反更应该开发,之所以有些学生的创造力不强就是因为他们在其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无数次的重复学习。所以“再创造”就是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充分跳动起来。我们教师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证明。
  比如,在讲解“函数章节”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函数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自变量,自变量x的求法”,(3)“什么是变量y,y的范围,求法”,(4)“自变量x和变量y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范围能够以集合的形式表达出来吗?”。问题提出以后,让甲组同学回答(1)这个问题;乙组同学回答(2)这个问题;丙组同学回答(3)(4)两个问题。可以在课外留下问题给学生讨论,分组研究探索,来扩展学生学习范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实,数学的教学并非是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动不动便将“知识”二字挂在嘴上,不仅会让学生心生厌恶,更会让自己的教学之路变得更加迷茫。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十年寒窗,所学的仅只是他们人生中的凤毛麟角,学校里的学习生涯只不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它不是以“知识”的姿态出现的,而是要将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丰富学生想象力为主要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华;兴趣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