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思考
【作者】 曾 思
【机构】 (广西北流市民乐镇南庆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是十分丰富的,每篇课文的体验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结合当地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审视、整合,然后选择最佳的体验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从而有效地发展文本,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去体验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理想的情境中体验学习
《语文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这点后,才能真正创设一个符合学习主题发展的体验情景,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使学生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清澈的湖水》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体验情景:在体验景美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亲自去看看吗?让我们乘着小船和小洁一起去欣赏美景吧!你看到什么美景?心情如何?你怎样读出自己的心境?一连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对美景的向往之情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欣赏中朗读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愉悦之情。在体验人物心灵美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描述进入想象的境界。在学生正如痴如醉的畅游在想象境界时,突然设计扔东西的声音,打破他们的想象世界:故作不知问:“谁扔东西了?你吗?”学生立即说:“是一个小孩扔了香蕉皮。”在对小孩的行为发表各自的看法后,我又问:“刚才欣赏美景时,我们做的都很好,有一个小朋友做的最好,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立即说是小洁。……让学生已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成为文本中的一员,所以对文本中的情景有了深切的感受,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能结合现实,谈谈自己今后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这种体验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文本的情感,又挖掘了文本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教材都配有插图,而且几乎所有教材都具备让老师创设情境的条件。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动的插图,利用音乐、图片等,整合教材,用好教材,创设一个适合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激发他们进入想象的世界,把文字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使他们走入文本,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做!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有效体验学习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1、链接生活,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我在本学期教学的《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中,这篇课文在写教育家做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的过程中时,课文用的语言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在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当你和两个同伴一起掉进了一口黑井中,而这个时候,又不断的有水往井里灌。水沿着你腰身不断地往上涨,你脑子里会立刻想到什么?(要尽快爬出去)?可是这口井的井口很小,只能容得一个人爬出去。水却还在不断地往上涌。你又在想什么?(有学生就马上如实说了,我不管那么多了,自己先抢着第一个爬出来逃命吧。也有一些学生说我会让给别人先出去,但从其脸上的表情看,立场并不是很坚定。)这时候我又说了,那想在第一时间里逃出来的同学请站起来。(这时候,还真有不少的同学站了起来)我接着跟同学们强调,井口很小呀,只容得一个人爬过,你们这么多人经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唉,肯定会堵住了)那在这个时候得想个好办法尽快解决才行,否则,水就会淹上来了。(学生们就在那里议论纷纷了)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我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掉下井里得心理变化过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体会一下当时情况的紧急”学生链接了生活,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出了紧张慌乱的心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育家做这个实验时,课文中的三个学生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刚才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课文中小女孩表现的理解,学生纷纷夸赞小女孩的行为。这时候,就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镇定和在危险目前先人后己的精神,以及三个孩子间的团结合作。
2、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秋天的图画》时,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法,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把学生带进校园外的田野,解放学生的眼、口、耳、鼻、脑,让他们去看金色的稻田、高飞的大雁、高高的蓝天、淡淡的白云、灯笼般的柿子……让他们去闻成熟果子的味道,去看秋天的美景,去听农民的笑声……置身于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情境中,再让学生放声朗读,此时的学生早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的身心已和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喜悦融为一体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体验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老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才能随时发现教育契机,随时根据文本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最佳的体验情景。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这样,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反思生活,强化学生参与体验。
我在教学《失物招领》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谈到我们要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时,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班里的几位经常乱扔垃圾的同学,影响了文明班级评比的事。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这是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于是,我趁机设计了“真情对对碰”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我先问学生: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要讲文明,讲卫生。如果你们看见地上的果皮纸屑,你会怎么做?接着,我又问:小朋友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是不对的,而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于是,小朋友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要讲究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而感悟了文本内容。
只要我们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就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各种新鲜知识。从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给学生机会,在实践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学中若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文本情感,既突出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化静为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执着、遇事爱动脑筋的精神。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是十分丰富的,每篇课文的体验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结合当地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审视、整合,然后选择最佳的体验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从而有效地发展文本,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去体验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理想的情境中体验学习
《语文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这点后,才能真正创设一个符合学习主题发展的体验情景,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使学生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清澈的湖水》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体验情景:在体验景美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亲自去看看吗?让我们乘着小船和小洁一起去欣赏美景吧!你看到什么美景?心情如何?你怎样读出自己的心境?一连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对美景的向往之情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欣赏中朗读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愉悦之情。在体验人物心灵美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描述进入想象的境界。在学生正如痴如醉的畅游在想象境界时,突然设计扔东西的声音,打破他们的想象世界:故作不知问:“谁扔东西了?你吗?”学生立即说:“是一个小孩扔了香蕉皮。”在对小孩的行为发表各自的看法后,我又问:“刚才欣赏美景时,我们做的都很好,有一个小朋友做的最好,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立即说是小洁。……让学生已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成为文本中的一员,所以对文本中的情景有了深切的感受,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能结合现实,谈谈自己今后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这种体验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文本的情感,又挖掘了文本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教材都配有插图,而且几乎所有教材都具备让老师创设情境的条件。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动的插图,利用音乐、图片等,整合教材,用好教材,创设一个适合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激发他们进入想象的世界,把文字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使他们走入文本,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做!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有效体验学习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
1、链接生活,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我在本学期教学的《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中,这篇课文在写教育家做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的过程中时,课文用的语言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在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当你和两个同伴一起掉进了一口黑井中,而这个时候,又不断的有水往井里灌。水沿着你腰身不断地往上涨,你脑子里会立刻想到什么?(要尽快爬出去)?可是这口井的井口很小,只能容得一个人爬出去。水却还在不断地往上涌。你又在想什么?(有学生就马上如实说了,我不管那么多了,自己先抢着第一个爬出来逃命吧。也有一些学生说我会让给别人先出去,但从其脸上的表情看,立场并不是很坚定。)这时候我又说了,那想在第一时间里逃出来的同学请站起来。(这时候,还真有不少的同学站了起来)我接着跟同学们强调,井口很小呀,只容得一个人爬过,你们这么多人经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唉,肯定会堵住了)那在这个时候得想个好办法尽快解决才行,否则,水就会淹上来了。(学生们就在那里议论纷纷了)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我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掉下井里得心理变化过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体会一下当时情况的紧急”学生链接了生活,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出了紧张慌乱的心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育家做这个实验时,课文中的三个学生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刚才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课文中小女孩表现的理解,学生纷纷夸赞小女孩的行为。这时候,就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镇定和在危险目前先人后己的精神,以及三个孩子间的团结合作。
2、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秋天的图画》时,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法,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把学生带进校园外的田野,解放学生的眼、口、耳、鼻、脑,让他们去看金色的稻田、高飞的大雁、高高的蓝天、淡淡的白云、灯笼般的柿子……让他们去闻成熟果子的味道,去看秋天的美景,去听农民的笑声……置身于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情境中,再让学生放声朗读,此时的学生早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的身心已和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喜悦融为一体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体验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老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才能随时发现教育契机,随时根据文本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最佳的体验情景。
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这样,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反思生活,强化学生参与体验。
我在教学《失物招领》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谈到我们要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时,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班里的几位经常乱扔垃圾的同学,影响了文明班级评比的事。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这是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于是,我趁机设计了“真情对对碰”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我先问学生: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要讲文明,讲卫生。如果你们看见地上的果皮纸屑,你会怎么做?接着,我又问:小朋友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是不对的,而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于是,小朋友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要讲究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而感悟了文本内容。
只要我们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就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各种新鲜知识。从而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给学生机会,在实践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学中若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验文本情感,既突出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化静为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执着、遇事爱动脑筋的精神。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是十分丰富的,每篇课文的体验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结合当地教学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效地审视、整合,然后选择最佳的体验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从而有效地发展文本,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