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精准指导,为小学生的阅读护航

【作者】 张 琳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正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关于阅读的目标这样描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针对这一总目标,结合各年龄段孩子的生长发育及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将小学划分出三个学段,明确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其中包含阅读教学及评价的明确的指导意见。我们语文组老师以课程标准为指挥棒,着重抓好阅读指导,教给孩子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广泛阅读和深度阅读夯实基础:
  (一)抓好词句教学,夯实阅读基础
  1、落实字词积累与运用。字词是阅读的基础,读文章关键在理解了词句。因此我们在1-4年级都把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放到重要位置上,为培养阅读能力夯实基础。教学中我们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积累,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词语,课堂教学共同解析词语,课后听写分级过关积累词语,三个环节均聚焦词语,切实帮助学生过好词语关;二是重视运用,生活中常用的高频词语,重视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做到真正的理解运用;三是与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结合起来,尤其是重点词语,一定会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同意、反义、同类、感情色彩等多种方式,多维度帮助学生学懂弄通,培养初步的结合语言环境、写作背景阅读理解词句的意识。
  2、循序渐进抓好句段训练。一年级上册重视口头表达,一年级下册尝试“每日一句”书写,二年级上册开始尝试写多个句子,下册尝试写多个相关联的句子。三年级起除完成作文教学外,另每天书写流水日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并在班级评比传阅阅读摘记本,做到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与评价者。在课文教学中,遇到新的句子形式,都会通过仿说、仿写、变换形式等加方式学习运用;而一些重点句式、修辞等,除课堂训练外,还会布置在作文与日记中运用,并重点评判,切实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提升表达水平。
  (二)精心指导朗读,丰富阅读体验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把该目标摆在第二条,第二、三学段摆在第一条。足见朗读是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的,是阅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为朗读能将沉闷单调的只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景”和“情”,激发孩子(应该是所有人)对文本的兴趣。因此,我们各年级老师始终将朗读作为重点,不断提供素材,教给方法,搭建平台,引导孩子们沉浸其中,并不断前行、提升。我们分三个梯度引导学生完成朗读任务:
  1、课前自主朗读:读正确,读通顺。一年级开始渗透预习的理念,通过跟家长读、跟媒体读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语音,体会语义,培养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在拼音学习结束后鼓励孩子们自己先拼读,再跟家长或媒体读,体验自我朗读成功的乐趣。在各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均设计反馈课前朗读成果展示环节,着重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展示自主朗读成果,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提高孩子对文本的关注度。
  2、课堂指导朗读:悟情感,学技巧。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文本中的朗读训练点,有针对性地教授朗读的方法,包括标点与停顿,节奏与重音,语速和语调,描述性文字、叙述性文字的感情色彩,人物情感的表现等,通过浅析、范读、模仿,让孩子们掌握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朗读技巧,满足其在朗读方面的求知欲,帮助其获得更高级、更丰富的朗读体验。
  3、课后练习朗读:品韵味,提质量。每课时结束,语文教师都会布置朗读作业或背诵作业,学生利用早读课重点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利用语文课课前5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上台全班展示,在充分的练习之后,能博得班级师生的掌声,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更高了,对文本的兴趣更高了,阅读的可能性不断变大!
  (三)耐心抓好预习,为有效阅读护航
  对于任何事物,人们都只有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所交流,预习课文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求一年级孩子通过跟读、自主拼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文本,渗透预习的思想。二年级起把预习纳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进入中高年级,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增多,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
  (四)细心做实精读,提升阅读内驱力
  每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就是重点句段。把重点句段读懂、读透,引导孩子们从中感受生活中的善恶、陶冶情感、领悟道理,产生共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才能产生更强大的阅读内驱力。教学时,我们抓住单元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在精读训练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教师只在在疑难处和拓展等学生存在困难的方面精讲点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又能为孩子们解难释疑,不仅能满足他们自我成长的需求,还能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使孩子们爱上阅读。
  在有阅读方法和阅读兴趣支撑的阅读训练中,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