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关巴措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文章从史料实证的基本内涵开始辨析,又深入讨论了这一素养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培养。通过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的收集史料,从而进行分析了解,加深印象,解决相关历史问题,进而就运用好这些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史料实证;教学;素养;方式方法
  教育这一话题一直被人们广为讨论,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都在这个话题里面探索过。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计划、教学能力等词汇无不彰显教育的重要程度。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进行革新,下文将简要的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一、史料实证的含义
  相关资料表明,史料实证就是人们对获取的史料(可以是手抄本、竹简、图片等)进行辨析,用这些真实可信的史料来表明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是厚重的、真实的,学生们以及人们正确客观的认知了解历史的方法就是对史料进行辩证的分析,去伪存真。我们在对历史进行叙述、理解、解释、评判时,都要以史料证据为准。
  二、史料实证素养
  1.新课改后的要求
  具有实证素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史料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条件,高中历史教学肯定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展开的,新课改后高考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它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的一个,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广泛的收集史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掘出这些史料所蕴含的规律。
  2.积极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培养不仅仅是新课改后的要求,对学生本身也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促使历史情景的再现。历史之所以称为历史,是因为他已经发生过,因为时间的原因,他已经缺失情景了。通过这些史料就可以设立情景,对这段历史进行情景复现。其次可以满足新课改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要求,通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跟责任感。最后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
  1.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老师是引导者,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应该对史料实证教育重视起来,因为只有自己懂的,才知道如何给学生讲出来,这也是良好的前提。巧妙的设立课堂,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去收集史料,通过自己的所学,自己有哪方面的需要,来有目的的进行收集,然后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教师们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史学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不需要时刻掌握史学观念的前沿,但也需要有新的认知,既要立足于基础课本又要不断寻求相关,在深度和高度上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2.与时俱进,不断挖掘史料
  一本历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可能对一些东西无法深入解读,只是一些浅显的内容,史料的引用上也不可能做到及时的更新,有时高中教材里也采用许多初中教材里出现的史料,那么学生在看到一样的史料时,可能就没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了。学生总是对一些新鲜的、变化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所以教师们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及时对课本上的史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合理的采用一些新的史料,来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教学工具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播放一些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像一些视频、一些图片、一些歌曲,不断让学生来享受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采用多种课堂开展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不同的课堂开展方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不同的。提问是课堂开展的常见方式,它能迅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在过去的一些高中历史课开展过程中,教师们脱离了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只是纯粹的在讲台上讲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这样一步一步消磨掉了。老师需要不断的在课堂上展开互动,抓住课堂开展的主脉络,掌控大致的方向,历史教师也应该设计出高效多元的课堂开展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住史料,通过让学生讲授部分史料,让学生对史料不断发掘,不断解读,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课堂开展方式的设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注意问题设置的技巧性,不应该太过于简单或者太难,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主动去探索。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发展规律中有所收获,培养创新思维,能独立的发现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鼓励并且引导学生们自主收集史料,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解决办法,从而使得他们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对史料自主收集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一些资料进行辨别,分析,整理,锻炼了自己,使得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培养。
  新课改的成功与高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它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有效动力。老师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创新设立教学情景,构建多元化的课堂开展、知识评价的体系。这一素养的培养,践行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弥补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证据意识的不足。采用那些更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郑亚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高考,2020(24):61.
  [2]马玉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0(19):147-148.
  [3]叶健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64-65.
  [4]范茂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40.
  [5]李金城.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