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与丰富学习方式的探索

【作者】 尕玛拉秀

【机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宗日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动静交错、变中有序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只有学得精彩,课堂才会精彩;只有学得成功,课改才会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个性发展
  推开一扇窗,感受课改的精彩。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新课程改革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遨游的领域。为了细心呵护这一株株幼小的禾苗,促使其茁壮成长,我在“教”与“学”的领域中不断思索、尝试、感悟、成长。
  一、面带微笑营造宽松环境
  王补宣教授认为:“宽松环境下的教育才能诞生诺贝尔奖。”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就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多点关爱。微笑体现了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赞许,是爱的体现。当你面带微笑或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收到的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教师真诚的微笑,使学生更乐于亲近你,并且能感染人,让大家都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来上课。这样的课堂轻松、愉悦,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情,更有利于种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呵护,用微笑来面对,用爱来浇灌,使每粒种子都能结出美丽的花朵。
  二、创设情境发掘生活原型
  目前流行于西欧北美的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应当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社会环境中,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心理学也指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探索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新开张的“朋友超市”摆设了许多精美的学习用品,如:圆珠笔1元,文具盒3元,故事书7元,钢笔5元等等。第一个环节:同桌或者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们要买哪几样学习用品,并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通过商量讨论、互相学习的形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互教互学,并加深友谊。)第二个环节:学生拿出自己动手制作的10元纸币,根据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格,算一算:应该怎样找钱,想一想:钱不够该怎么办?或者用这10元纸币你可买到哪几样学习用品。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穿梭于柜台之间……
  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氛围,为“教”和“学”铺上了红地毯。通过“朋友超市”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事物,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在这次活动中,对于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我赋予它“生命”,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乃到会用的迁移,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如果把方法教给学生,他们就不用总是依赖老师来学习了。学习方式有多种多样的,有半扶半放式,导放结合式,小组合作式,质疑自学式等,我们应该以学生自身的素质为前提,因材施教,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例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学过2、3、4、5、6的乘法口诀了,如果还是用“写算式—编口诀—找规律—记口诀”的形式来教学,没了新鲜感,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因此,在课的伊始,我让学生各抒已见,说说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有的学生要自学,有的要用部份已学过的旧口诀来推导新的口诀,还有的同学要采用小组互帮互学的形式等等。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小组互帮互学的形式,先由小组长带领大家复习已学过的有关7的口诀,再一起推导出新的口诀,需要老师帮忙的小组,也可邀请老师加入。看着小老师们个个都当得有模有样的,我欣慰地笑了。
  四、放飞思绪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孔子的“教学相长”论也告知后人:教学需要“生成”,需要“双赢”,教学应成为导学,在“扶”、“放”之间伸缩自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经验、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例如:数学教材中“认识图形”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也就是从“体到面”的认知过程。教学中,我首先简单介绍“三棱柱”,再由学生自己发现其特点,接着提问:“大家观察到三棱柱上面有两个三角形,聪明的你用什么办法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坐不住了,窃窃私语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畅所欲言。
  生1:把三棱柱的三角形那面放在白纸上,用笔沿着边画出三角形,就可以得到它了。
  生2:把三角形那面放在沙里印一下,也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
  生3迫不急待地说:我们学过《雪地里的小画家》,也可以在雪地里印出来。
  生4:还可以把橡皮泥弄平了,再印上去。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描和印的方法,想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以上课例,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富有条理的思维,都体现了学生思绪的飞扬与不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从而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显学生的个性。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
  新课程要让学生“放归林间自在啼”,通过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更好、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向,摒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思想,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拥有一片阳光的天空,一片自由翱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