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再议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作者】 任 慧
【机构】 (湖北房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发现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思维导图,把教学内容系统的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思维导图的训练之后,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教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导图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这种教学手段被逐渐应用。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流程图、示意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些内容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用多媒体将彩色的图示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样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见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清晰的发现数字的大小排列,快速地进行对比和分解,接着,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对应的习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图说出答案。最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预习效果如何,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和教学方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尤其中高年级,除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更要侧重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上。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通过兼顾图形及文字,能够清楚地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能够显著增强记忆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很好的联系新旧知识,并且在旧知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探索。同时,学生在预习中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自己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绘制出比较具体且有特色的的思维导图,在预习中将疑惑之处进行标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的听课。例如,学生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一课课前运用了思维导图预习,课堂反馈时学生标明问号的则是明确的告诉了老师,他对将要学习的哪一部分新知存在着疑惑,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就会以学定教,那些知识学生有困惑,需要老师着重讲解分析,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很多数学知识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但是,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图形、模块等形式有机连接起来,知识就不是零碎和杂乱无章了,他们之间就有了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也从中慢慢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也从间断的学习提升为知识内在联系的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中平面图形的教学,一直贯穿在低中高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尤其是在高年级复习时,这版块的跨度大,图形种类多,涉及到的概念、特征、公式等种类繁多,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解这些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沟通知识模块,达到建构平面图形知识,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在自己理解及发现这些平面图形间关系的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很多学生都能把这些零散的知识重新分类、整理,不管是从图形的结构特征上,还是从平面图形的计算点上,学生们都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内在联系,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枯燥的数学复习课学习起来,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使学生们解题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为了避免知识的混淆,教师可以在习题课中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集合图或树状图等图形来融合两个内容,用独特的标记来体现这两大模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又发散到其它一些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应用,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就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来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对比中发现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用单位“1”的量乘所占分率得到分率对应的比较量。但是要注意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从而选择方法。围绕这些重点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有所侧重,直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方法,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导图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这种教学手段被逐渐应用。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流程图、示意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这些内容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用多媒体将彩色的图示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样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见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清晰的发现数字的大小排列,快速地进行对比和分解,接着,教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对应的习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图说出答案。最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预习效果如何,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重心和教学方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尤其中高年级,除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更要侧重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上。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通过兼顾图形及文字,能够清楚地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能够显著增强记忆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很好的联系新旧知识,并且在旧知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探索。同时,学生在预习中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自己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绘制出比较具体且有特色的的思维导图,在预习中将疑惑之处进行标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的听课。例如,学生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一课课前运用了思维导图预习,课堂反馈时学生标明问号的则是明确的告诉了老师,他对将要学习的哪一部分新知存在着疑惑,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就会以学定教,那些知识学生有困惑,需要老师着重讲解分析,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很多数学知识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但是,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图形、模块等形式有机连接起来,知识就不是零碎和杂乱无章了,他们之间就有了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也从中慢慢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也从间断的学习提升为知识内在联系的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中平面图形的教学,一直贯穿在低中高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尤其是在高年级复习时,这版块的跨度大,图形种类多,涉及到的概念、特征、公式等种类繁多,为了不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解这些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沟通知识模块,达到建构平面图形知识,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翻阅书本,查阅资料,在自己理解及发现这些平面图形间关系的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很多学生都能把这些零散的知识重新分类、整理,不管是从图形的结构特征上,还是从平面图形的计算点上,学生们都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内在联系,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枯燥的数学复习课学习起来,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使学生们解题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思路。例如在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为了避免知识的混淆,教师可以在习题课中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集合图或树状图等图形来融合两个内容,用独特的标记来体现这两大模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又发散到其它一些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应用,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就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来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对比中发现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用单位“1”的量乘所占分率得到分率对应的比较量。但是要注意根据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从而选择方法。围绕这些重点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有所侧重,直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方法,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