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潘洪波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想快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渗透和落实,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推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整体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要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展开多形式的教学,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或者是对原有的教学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到这一点,还比较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趣味性,使小学生阅读能力始终停滞不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机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暴露了许多的弊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中,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一味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以及教师没有得到明确的科学阅读教育指导,不能合理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盲目。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到课外阅读,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注重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1.3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
小学在制定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的时候比较粗略,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方面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无法通过整体的情况来了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单方面的从成绩数据来看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增加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管理,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措施
2.1注重兴趣引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兴趣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成勤于阅读和主动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阅读兴趣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教学的安排,在课上、早午读等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边读边析,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事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后,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
2.2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关注小学生个体状况,要把外在的引导和内在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特别是注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要强性要求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特别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所以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
2.3注重方法引导
学生阅读是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以及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小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在流于形式,甚至是一目十行的阅读,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把学生的读、思、用结合起来,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其中,特别是注意要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范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抓住重点与核心,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几乎看见人物的形象,听见人物的声音,更能领会教师的感情,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有效阅读。
2.4重视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也需要学生有效的阅读积累为重要条件,而课内阅读时间较为紧张,内容相对单薄,需要鼓励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所以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资料。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选择教育部推荐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且根据小学不同的阶段,合理地逐步推荐,切实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2.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首先,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只有在阅读中去思考,才能够去深化对于文章的认知,才可能在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交流,进而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在阅读时勤于记笔记,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最后,要养成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词,或其他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查阅工具书,如果还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响应号召国家政策,坚持寻找最适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法,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目前甚至是以后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2)
[2]李好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9(1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整体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要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展开多形式的教学,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或者是对原有的教学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到这一点,还比较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的趣味性,使小学生阅读能力始终停滞不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机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暴露了许多的弊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中,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一味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以及教师没有得到明确的科学阅读教育指导,不能合理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盲目。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接触到课外阅读,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注重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1.3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
小学在制定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的时候比较粗略,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方面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无法通过整体的情况来了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单方面的从成绩数据来看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增加对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管理,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措施
2.1注重兴趣引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兴趣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兴趣的激发,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成勤于阅读和主动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注意在阅读兴趣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教学的安排,在课上、早午读等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边读边析,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直观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事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后,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
2.2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关注小学生个体状况,要把外在的引导和内在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特别是注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不要强性要求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特别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所以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
2.3注重方法引导
学生阅读是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以及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小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在流于形式,甚至是一目十行的阅读,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把学生的读、思、用结合起来,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其中,特别是注意要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范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抓住重点与核心,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几乎看见人物的形象,听见人物的声音,更能领会教师的感情,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有效阅读。
2.4重视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也需要学生有效的阅读积累为重要条件,而课内阅读时间较为紧张,内容相对单薄,需要鼓励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所以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资料。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量,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选择教育部推荐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且根据小学不同的阶段,合理地逐步推荐,切实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2.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首先,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只有在阅读中去思考,才能够去深化对于文章的认知,才可能在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交流,进而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在阅读时勤于记笔记,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最后,要养成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词,或其他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查阅工具书,如果还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响应号召国家政策,坚持寻找最适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法,虽然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目前甚至是以后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2)
[2]李好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