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阅读能力弱化的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 胡月兰
【机构】 (广西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
【正文】摘 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那么在他今后的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将终身教育进行到底的前提。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符号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一、学困生阅读能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1.学困生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儿童的成长成才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画画好,有的儿童在写作上有天赋,有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等。
2.学困生语文基础较差
学困生往往都是基础较差,知识量非常不足,有的学生可能是三年级但是只有二年级或一年级的知识水平,久而久之只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这样学困生的理解能力也只会越来越差,对很多内容往往似懂非懂,理解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工作的学校,学生有一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逐步滑进后进生的行列。部分学生家庭物质生活较差,很多学困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也较低。家长终日为了生计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4.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困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不够优秀,但是对待阅读的态度还不至于厌恶和逃避。部分学困生对待学习也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往往收获却不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困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困生学习阅读的效率普遍低下。
二、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与方法
1.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困生阅读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才能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容易形成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以热情的,积极的态度去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去阅读,肯定会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同时赢得与同伴平等相处的空间,并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激发起努力向上的勇气,产生阅读的欲望,逐渐去克服畏惧、退缩。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学困生的心理承受力较脆弱,只有处于自由宽松的空间里,他们的心情才舒畅,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阅读时,他们就能跃跃欲试,尽情地自由参与朗读,才能读自己想读,读自己所感,把自己的阅读能力发挥到及至。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尊重每个学困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把读书的权利还给这些学生。
优化评价,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的热情。学困生比优秀生更需要奖赏和鼓励,而这往往是来自?于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从中,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甜蜜,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所关注的,与其他同学都是平等的,这就缩短了学困生和老师、优秀生之间的距离。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都要恰当好处地给予表扬。如“你的声音响亮多了!”“能把这句话读得这么通顺,你真能干!”“你的进步就在于你能大胆地站起来朗读课文,比好多同学强!”
2.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仅仅对阅读有了兴趣,有了阅读的内容还是不够的,还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及技能。阅读需要技能与策略,因此应重视对学困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反复诵读。因此教师应教给学困生阅读的方法。首先应让学困生具备识别好差书的能力,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应多读,哪些书不适合小学生读。其次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与策略。如:读文章画出关键的词句;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片段;复述文章;读文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等等。在具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需反复使用阅读技能与策略,(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才能让学困生最终掌握。通过具体课文内容的教学,每节课选择一个阅读技能或一个阅读策略,让生练习。这样持之以恒后,学生便能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与策略。
3.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推荐,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这些阅读学困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阅读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让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针对个性特征,选择合适读物。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也是如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课内阅读和课余谈话等多渠道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最想知道的、最关心的事情,向他们介绍适合于学生阅读的书籍,鼓励他们在阅读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引导他们积极阅读,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比如图文并茂的童话、神话、语言故事等。在于这些学困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此类书籍兴趣颇浓,不仅喜欢看,也喜欢说。虽然他们复述的时候疙疙瘩瘩,不够连贯,故事也不够完整,但是有的学生竟一口气也能说上二十来分钟。这样,在阅读中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归纳,学会总结,从而得到收获,提高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落实阅读计划,培养学困生的阅读习惯
持之以恒阅读。阅读是个功夫活,只有天天读,天天练,才能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困难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而在课堂中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需要,帮助每一位学困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样能确保每天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并给学生制作记录卡,做好自评,老师及时检查阅读效果,及时鼓励,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总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充分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认真贯彻于每一节课。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学生才能因阅读而闪光!
参考文献:
[1]黄嫔娜.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刊).2018,(2).130.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一、学困生阅读能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1.学困生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儿童的成长成才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画画好,有的儿童在写作上有天赋,有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等。
2.学困生语文基础较差
学困生往往都是基础较差,知识量非常不足,有的学生可能是三年级但是只有二年级或一年级的知识水平,久而久之只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这样学困生的理解能力也只会越来越差,对很多内容往往似懂非懂,理解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工作的学校,学生有一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大多数学生都是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逐步滑进后进生的行列。部分学生家庭物质生活较差,很多学困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也较低。家长终日为了生计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4.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困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不够优秀,但是对待阅读的态度还不至于厌恶和逃避。部分学困生对待学习也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往往收获却不多。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困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困生学习阅读的效率普遍低下。
二、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与方法
1.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困生阅读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才能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容易形成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以热情的,积极的态度去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去阅读,肯定会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同时赢得与同伴平等相处的空间,并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激发起努力向上的勇气,产生阅读的欲望,逐渐去克服畏惧、退缩。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学困生的心理承受力较脆弱,只有处于自由宽松的空间里,他们的心情才舒畅,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阅读时,他们就能跃跃欲试,尽情地自由参与朗读,才能读自己想读,读自己所感,把自己的阅读能力发挥到及至。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尊重每个学困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把读书的权利还给这些学生。
优化评价,激发学困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的热情。学困生比优秀生更需要奖赏和鼓励,而这往往是来自?于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从中,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甜蜜,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所关注的,与其他同学都是平等的,这就缩短了学困生和老师、优秀生之间的距离。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都要恰当好处地给予表扬。如“你的声音响亮多了!”“能把这句话读得这么通顺,你真能干!”“你的进步就在于你能大胆地站起来朗读课文,比好多同学强!”
2.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仅仅对阅读有了兴趣,有了阅读的内容还是不够的,还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及技能。阅读需要技能与策略,因此应重视对学困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反复诵读。因此教师应教给学困生阅读的方法。首先应让学困生具备识别好差书的能力,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应多读,哪些书不适合小学生读。其次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与策略。如:读文章画出关键的词句;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片段;复述文章;读文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等等。在具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需反复使用阅读技能与策略,(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才能让学困生最终掌握。通过具体课文内容的教学,每节课选择一个阅读技能或一个阅读策略,让生练习。这样持之以恒后,学生便能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与策略。
3.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推荐,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这些阅读学困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阅读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让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针对个性特征,选择合适读物。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也是如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课内阅读和课余谈话等多渠道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最想知道的、最关心的事情,向他们介绍适合于学生阅读的书籍,鼓励他们在阅读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引导他们积极阅读,以拓展阅读的范围。比如图文并茂的童话、神话、语言故事等。在于这些学困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此类书籍兴趣颇浓,不仅喜欢看,也喜欢说。虽然他们复述的时候疙疙瘩瘩,不够连贯,故事也不够完整,但是有的学生竟一口气也能说上二十来分钟。这样,在阅读中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归纳,学会总结,从而得到收获,提高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落实阅读计划,培养学困生的阅读习惯
持之以恒阅读。阅读是个功夫活,只有天天读,天天练,才能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困难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而在课堂中的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需要,帮助每一位学困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样能确保每天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并给学生制作记录卡,做好自评,老师及时检查阅读效果,及时鼓励,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总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充分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认真贯彻于每一节课。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学生才能因阅读而闪光!
参考文献:
[1]黄嫔娜.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刊).2018,(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