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难忘直播教学中的那些事
【作者】 朱凤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2020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在新年里关门闭户,一改以往欢聚一堂,你来我往的热闹情景。疫情刚开始时,我还以为它可能就是昙花一现,很快便会过去,再不济也只是影响到过年出行,绝不至于影响到正常开学。可不久之后,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发展,武汉,全国再到世界各地都爆发了新冠疫情,不容乐观的现状让我认识到这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疫”,我们日常的生活会受到长时间的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将无法展开。我不禁担心,被疫情影响的莘莘学子,该如何在家中保持学习状态,开启新学期的学习呢?好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老师成为“主播”,以直播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接到学校领导上网络直播课的任务后,我便开始接触了解这个新鲜事物,其中少不了坎坷,但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得到诸多帮助后,我对直播授课也算是得心应手。
家人的帮助下,开始顺利的第一课
接到任务要面对全县一半的初中八年级学生上直播课,说实话压力挺大的。虽然以前多次上过校内、县内公开课,可那是面向一个班的学生,有教材,有各种载体,有准备,还可以灵活应变。现在,没有教材,没有学生的反馈与配合,再加上没有直播经验,更是觉得难上加难。面对一千多名学生一千多位家长,我只能细心准备,不给学生带来困惑,不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我开始在网上找到电子教材,阅读课文,借助各种途径解读课文内容,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花了一天时间备好了第一课时。我又坐下来想:上课时,我是看不见电脑屏幕那段的学生,他们听得清吗?听得懂吗?能记住多呢?我该用什么节奏来上课?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我这个二十四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必须先试讲一下。于是,我找来家人当学生,先听我讲,给我点意见和建议。
准备好后,我端坐电脑前,打开幻灯片,让我的两位“学生”在旁边听,接近二十分钟,我就讲完了准备的所有教学内容。同样是教师的老公说:“你说话太快了,学生能不能听清楚?”我说:我平时上课说话速度就这样啊!学生也没说快呀!他又说:“你现在面对的是坐在电脑、手机前的学生,他们容易走神,一不留神,你讲的某一句话就听见,又不能看黑板,他们能记住多少?”我很无奈地说:那只能慢慢讲了。儿子说:“我还发现一个问题,你的学生没有教材,你讲的课文内容不呈现出来,他们就是在听天书啊!”对呀!没有教材,仅听我读一遍,学生没有印象。我只好重新做幻灯片,根据我要讲的问题,把教材中的相应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读这些内容,再思考问题,就有头绪了。就这样,针对每个问题,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添加、删减,直到我认为他们会有不同收获为止,花去了两个小时改好了一个课时的幻灯片。上课时也尽力放慢速度讲话,后来看了学生的笔记,加上其他老师听课后的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
如果没有家人的意见和建议,匆匆忙忙上完一节课,我会很忙碌,学生会很茫然。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工作中给予的帮助,我的第一节直播课才能如此顺利!
同仁的建议下中,展示成功的作文课
网课第二周后,教研室领导提议,每周尽可能上一节作文课。下周五安排我上课,准备一节什么主题的作文课呢?前一周,有老师上过了《仿写》,第二单元才开始,也不好教说明文,那我就要根据学生写作现状——语言干瘪无力来上一节作文语言指导课。备好课后,我把教学设计和幻灯片发送到八年级语文备课组QQ群里,请各位老师讨论,给我提提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各抒己见。龙老师说:“你的作文设计我仔细读了,思路清晰,材料充实,方法总结明确,讲练结合紧密,但我感觉容量大,一节课会很紧张,是否可以将有些例子再压缩一下,方法总结更简洁一些。”于是,我把放在前面的范文删掉,给学生欣赏两个示范片段,总结写作技巧时,每种都用八个字呈现。杨老师说“写法前举例,可以多用课文中的例子,这样学生很熟悉,也让他们更喜欢读课文,仿写课文。”于是,我运用了朱自清的《春》中很多段落,教学生运用修辞写生动,又在《背影》中找到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增强生动性。柳老师说“可以结合疫情来一个范例,更贴近学生生活。”后面就换上了关于疫情的片段:“初春的日子,总是阳光明媚,以往此时,懒懒散散的行人在街上闲逛着,享受着回温的舒适。但如今,本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现在空无一人,寂寥的街道,死寂的城区,都预示着,在这空气中,弥漫着未知的不可见的饕餮,正呲牙舞爪,准备吞噬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安康。紧闭的家门是我们的防御,随时准备好的口罩是我们唯一的武器,我们不得不与一个未知的猛兽搏斗。我们紧迫地希望远离这野兽,逃离这战场。呆在最舒适的港湾,享受最后的宁静。但,总要有人去往那未知的荒野,在不可视的战场上,与猛兽搏斗。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群人在这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时刻,选择奔赴前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猛兽殊死搏斗。我由衷的钦佩这群勇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信念拯救陷入绝望的人们。”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更广。在备课组这个大家庭中,我得到及时的建议,教学工作开展更顺利,教学效果更明显。感谢同仁的建议,第一节作文教学课才能如此有成效!
领导的指导中,呈现有效的常态课
我的QQ上显示又增加一个群,是什么群呢?打开手机一看,我加入了“房县初中语文直播教师群”,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每个周的教学任务及安排,也能得到专业指导。
上了几节直播课后,领导提出明确建议:第一,开播前认真检查、调试设备,确保直播效果;第二,在直播过程中,站稳学生立场,不管教学设计还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学生学习需求入手,不懂的要讲,不足的要补,该做的要做,该练的要练。第三,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家长是陪着学生学习的,要把一些要求提给学生,督促交给家长。如,朗读和背诵,让学生读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作文写了,先给家长看;思考的结果,写出来给家长看等等,尽管我们看不到,但一定会有效果。第四,把握好课堂节奏,时间分配合理,不要超过50分钟。第五,每节课都要布置课后作业,不必过多,尽量有纸笔作业,便于检查评价。
在这些具体建议的指导下,网上直播课越来越顺手,学生参与率越来越高,学习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从我带的两个班学生的作业、周测看,笔记很完善,不及格人数也减少了,学生开学后的表现可想而知。
网上直播课在领导的指导下,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再也不惊慌无助,手忙脚乱。此时,我正准备下一周的三节课。感谢领导的指导,以后的直播课将成为有效的常态课!
随着春天已至,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伴随着温煦的春风而来:湖北省以外地区确诊为零;武汉市以外地区确诊为零;武汉市新冠肺炎清零。如今,整个湖北省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已恢复如从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被彻底控制;全国上下都会恢复到往常的热闹;莘莘学子也会回到教室里,开始熟悉的学习生活。但是,这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疫”会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这段宅在家里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殊时光,也会成为特殊的记忆与经验,值得一生回味。
家人的帮助下,开始顺利的第一课
接到任务要面对全县一半的初中八年级学生上直播课,说实话压力挺大的。虽然以前多次上过校内、县内公开课,可那是面向一个班的学生,有教材,有各种载体,有准备,还可以灵活应变。现在,没有教材,没有学生的反馈与配合,再加上没有直播经验,更是觉得难上加难。面对一千多名学生一千多位家长,我只能细心准备,不给学生带来困惑,不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我开始在网上找到电子教材,阅读课文,借助各种途径解读课文内容,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花了一天时间备好了第一课时。我又坐下来想:上课时,我是看不见电脑屏幕那段的学生,他们听得清吗?听得懂吗?能记住多呢?我该用什么节奏来上课?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我这个二十四年教龄的老教师也必须先试讲一下。于是,我找来家人当学生,先听我讲,给我点意见和建议。
准备好后,我端坐电脑前,打开幻灯片,让我的两位“学生”在旁边听,接近二十分钟,我就讲完了准备的所有教学内容。同样是教师的老公说:“你说话太快了,学生能不能听清楚?”我说:我平时上课说话速度就这样啊!学生也没说快呀!他又说:“你现在面对的是坐在电脑、手机前的学生,他们容易走神,一不留神,你讲的某一句话就听见,又不能看黑板,他们能记住多少?”我很无奈地说:那只能慢慢讲了。儿子说:“我还发现一个问题,你的学生没有教材,你讲的课文内容不呈现出来,他们就是在听天书啊!”对呀!没有教材,仅听我读一遍,学生没有印象。我只好重新做幻灯片,根据我要讲的问题,把教材中的相应内容呈现在幻灯片上,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读这些内容,再思考问题,就有头绪了。就这样,针对每个问题,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添加、删减,直到我认为他们会有不同收获为止,花去了两个小时改好了一个课时的幻灯片。上课时也尽力放慢速度讲话,后来看了学生的笔记,加上其他老师听课后的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
如果没有家人的意见和建议,匆匆忙忙上完一节课,我会很忙碌,学生会很茫然。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的工作中给予的帮助,我的第一节直播课才能如此顺利!
同仁的建议下中,展示成功的作文课
网课第二周后,教研室领导提议,每周尽可能上一节作文课。下周五安排我上课,准备一节什么主题的作文课呢?前一周,有老师上过了《仿写》,第二单元才开始,也不好教说明文,那我就要根据学生写作现状——语言干瘪无力来上一节作文语言指导课。备好课后,我把教学设计和幻灯片发送到八年级语文备课组QQ群里,请各位老师讨论,给我提提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各抒己见。龙老师说:“你的作文设计我仔细读了,思路清晰,材料充实,方法总结明确,讲练结合紧密,但我感觉容量大,一节课会很紧张,是否可以将有些例子再压缩一下,方法总结更简洁一些。”于是,我把放在前面的范文删掉,给学生欣赏两个示范片段,总结写作技巧时,每种都用八个字呈现。杨老师说“写法前举例,可以多用课文中的例子,这样学生很熟悉,也让他们更喜欢读课文,仿写课文。”于是,我运用了朱自清的《春》中很多段落,教学生运用修辞写生动,又在《背影》中找到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增强生动性。柳老师说“可以结合疫情来一个范例,更贴近学生生活。”后面就换上了关于疫情的片段:“初春的日子,总是阳光明媚,以往此时,懒懒散散的行人在街上闲逛着,享受着回温的舒适。但如今,本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现在空无一人,寂寥的街道,死寂的城区,都预示着,在这空气中,弥漫着未知的不可见的饕餮,正呲牙舞爪,准备吞噬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安康。紧闭的家门是我们的防御,随时准备好的口罩是我们唯一的武器,我们不得不与一个未知的猛兽搏斗。我们紧迫地希望远离这野兽,逃离这战场。呆在最舒适的港湾,享受最后的宁静。但,总要有人去往那未知的荒野,在不可视的战场上,与猛兽搏斗。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群人在这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时刻,选择奔赴前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猛兽殊死搏斗。我由衷的钦佩这群勇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与信念拯救陷入绝望的人们。”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更广。在备课组这个大家庭中,我得到及时的建议,教学工作开展更顺利,教学效果更明显。感谢同仁的建议,第一节作文教学课才能如此有成效!
领导的指导中,呈现有效的常态课
我的QQ上显示又增加一个群,是什么群呢?打开手机一看,我加入了“房县初中语文直播教师群”,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每个周的教学任务及安排,也能得到专业指导。
上了几节直播课后,领导提出明确建议:第一,开播前认真检查、调试设备,确保直播效果;第二,在直播过程中,站稳学生立场,不管教学设计还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学生学习需求入手,不懂的要讲,不足的要补,该做的要做,该练的要练。第三,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家长是陪着学生学习的,要把一些要求提给学生,督促交给家长。如,朗读和背诵,让学生读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作文写了,先给家长看;思考的结果,写出来给家长看等等,尽管我们看不到,但一定会有效果。第四,把握好课堂节奏,时间分配合理,不要超过50分钟。第五,每节课都要布置课后作业,不必过多,尽量有纸笔作业,便于检查评价。
在这些具体建议的指导下,网上直播课越来越顺手,学生参与率越来越高,学习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从我带的两个班学生的作业、周测看,笔记很完善,不及格人数也减少了,学生开学后的表现可想而知。
网上直播课在领导的指导下,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再也不惊慌无助,手忙脚乱。此时,我正准备下一周的三节课。感谢领导的指导,以后的直播课将成为有效的常态课!
随着春天已至,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伴随着温煦的春风而来:湖北省以外地区确诊为零;武汉市以外地区确诊为零;武汉市新冠肺炎清零。如今,整个湖北省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已恢复如从前。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被彻底控制;全国上下都会恢复到往常的热闹;莘莘学子也会回到教室里,开始熟悉的学习生活。但是,这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疫”会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这段宅在家里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殊时光,也会成为特殊的记忆与经验,值得一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