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 文洪安
【机构】 (四川省船山区龙凤镇复桥初级中学校)
【正文】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究”教学法广泛用于生物教学之中。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意义
1、生物科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教材里有很多专业术语,一些理论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是要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是非常具体的,而概念名词都比较抽象,反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生物的,要通过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来获取和巩固知识。
2、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问题——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他的开始具备了一些基本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形成了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去解决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问题和作业。
3、“问题——探究”教学法具有启式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探究出新的知识,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同时,教学中体现了师生情感,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求知欲,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探究的主人,教师的关心、爱护会让自己更自信,师生合作进行“问题——探究”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1、巧引问题。
生物学知识中包含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师生去思考,去发掘,教师通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生物教材上有很多图片,这给了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提供了素材,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去实验,学生在阅读实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探究问题,不断地认识生物的本质现象。
教师需鼓励并教会学生,善于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恰当地提出问题,实际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难”通过问题提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感知教材,观察实物、标本和图表,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解决问题。
2、质凝问题。
根据教学的目的,中心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1)设计出“阶梯式”问题情境。
先易到难,层层递进探究问题,获得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在讲授“生物的生命特征”“人的八大系统”等章节内容时,可以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从已知到未知,并把难点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实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
(2)设计出“辐射式”问题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知识点分散思考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针对某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如“以基因概念为中心,提出如下问题:什么叫基因?什么是DNA?什么是染色体?三者有什么关联?科学家如何运用基因知识掌握了克隆技术?生活中我们看见了哪些基因生物等”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后,学生既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3)设计出“开方式”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对照实验可以提出比教问题,或分析问题或提出归纳性问题等等,如对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栽培方面,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生物学问题,涉及到组织机构、营养运输、光合作用、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能量转换、碳氧平衡,物种多样性等问题。
3、运用问题。
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只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算获得了完全知识,把知识变为学识,化学识为能力,从而达到本质教育的目的,例如:如何合理灌溉植物?什么叫“烧苗”、“烧苗”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要合理密植?中耕松土的理由是什么等这此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生产,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又如:怎样使用显微镜?怎样制作临时装片?扦插、嫁接、压条的技术要点是什么?并通过这些方面技能的训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4、巩固问题
不巩固知识就容易产生遗忘,及时复习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般主要所学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就是实验操作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以演示实验为本,实验操作考试前学生只匆忙操作了一下,训练量不够,因而,学生的操作不规范,如显微镜的使用,学生不会对光、调焦,如果不让学生反复演练,就不能熟能生巧,所以平时多重视练习,巩固书面知识和文字表达以及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学好知识。
三、教学体会和反思
“问题——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的积极性,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师生关系及学生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助精神,达到了教学相长,即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施“问题——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问题”是围绕教学目标中的“问题”,是具有张力的问题,是值得学生探究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全面性,难易适中,因材施教。学生探究问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的自主合作完成的,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得到的,教师从学生作答中获取信息,及时点拨,实时反馈,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鼓励和进步,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当然,“问题——探究”教学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以求达到最有成果的教学。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意义
1、生物科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教材里有很多专业术语,一些理论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是要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是非常具体的,而概念名词都比较抽象,反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生物的,要通过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来获取和巩固知识。
2、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问题——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他的开始具备了一些基本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形成了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去解决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问题和作业。
3、“问题——探究”教学法具有启式教学思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探究出新的知识,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同时,教学中体现了师生情感,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求知欲,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探究的主人,教师的关心、爱护会让自己更自信,师生合作进行“问题——探究”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1、巧引问题。
生物学知识中包含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师生去思考,去发掘,教师通过巧妙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生物教材上有很多图片,这给了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提供了素材,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去实验,学生在阅读实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探究问题,不断地认识生物的本质现象。
教师需鼓励并教会学生,善于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恰当地提出问题,实际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难”通过问题提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感知教材,观察实物、标本和图表,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解决问题。
2、质凝问题。
根据教学的目的,中心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1)设计出“阶梯式”问题情境。
先易到难,层层递进探究问题,获得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在讲授“生物的生命特征”“人的八大系统”等章节内容时,可以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从已知到未知,并把难点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实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
(2)设计出“辐射式”问题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知识点分散思考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针对某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如“以基因概念为中心,提出如下问题:什么叫基因?什么是DNA?什么是染色体?三者有什么关联?科学家如何运用基因知识掌握了克隆技术?生活中我们看见了哪些基因生物等”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后,学生既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3)设计出“开方式”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对照实验可以提出比教问题,或分析问题或提出归纳性问题等等,如对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栽培方面,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生物学问题,涉及到组织机构、营养运输、光合作用、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能量转换、碳氧平衡,物种多样性等问题。
3、运用问题。
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只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算获得了完全知识,把知识变为学识,化学识为能力,从而达到本质教育的目的,例如:如何合理灌溉植物?什么叫“烧苗”、“烧苗”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要合理密植?中耕松土的理由是什么等这此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生产,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又如:怎样使用显微镜?怎样制作临时装片?扦插、嫁接、压条的技术要点是什么?并通过这些方面技能的训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4、巩固问题
不巩固知识就容易产生遗忘,及时复习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一般主要所学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就是实验操作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以演示实验为本,实验操作考试前学生只匆忙操作了一下,训练量不够,因而,学生的操作不规范,如显微镜的使用,学生不会对光、调焦,如果不让学生反复演练,就不能熟能生巧,所以平时多重视练习,巩固书面知识和文字表达以及识图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学好知识。
三、教学体会和反思
“问题——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的积极性,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善师生关系及学生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助精神,达到了教学相长,即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施“问题——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问题”是围绕教学目标中的“问题”,是具有张力的问题,是值得学生探究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全面性,难易适中,因材施教。学生探究问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的自主合作完成的,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得到的,教师从学生作答中获取信息,及时点拨,实时反馈,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鼓励和进步,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当然,“问题——探究”教学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以求达到最有成果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