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作者】 陈海倩
【机构】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第六小学
【正文】摘 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曾说,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源于他的爱心教育,他还在他的书中这样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关键词:爱心;关心;童心;尊重;宽容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对学生需要用心,用情去爱。正像上海市尚文中学的黄静华老师说的那样: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可爱。如果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学生其实都很可爱,很值得你为他们付出。如果说我能够得到孩子们喜欢和认可的话,那是我一直在努力地读懂他们,真诚在各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在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学生的一种内心渴望。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刚接手五年级时,发现班里有一个比较弱小的女生张盼。调换位置时,班上的同学,无论男女没有一个愿意和她同桌,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放扫把和垃圾铲的位置,那是一个容易遗忘的角落。张盼的学习成绩很差,基础知识漏洞百出,每个学期的成绩都是十几二十分,更重要的是她书写的字笔画几乎是不完整的。可能是长期以来成绩的差劲,导致了班上的同学对她的嫌弃,平时男生也总是拿她在班里起哄,并给她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
张盼心理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基础知识又差。最重要的是帮助她找回自信,为她创造有可能成功的机会,让她重新跃起,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于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先给她补旧知识,为她在同学们面前的“亮相“做准备。她成功了,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她赢得了掌声,找回了自信。从那一刻起张盼变了,她的变化使我有了一些思考,教师要精心创设育人环境,慷慨地把重新跃起再获成功的机遇献给孩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在集体中我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主空间里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中走向成功。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关注每个学生,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心对其新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不断取得成功。
二、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有很多话不敢在老师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还记得那个早上,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还有几个座位空着。不大一会儿,“报告!”一群“战将”余兴未消,不情愿地回到了课堂。我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战将们”打篮球的单挑仍在继续着。我转身板书的一瞬间,一个声音高叫着:“一掌从头顶盖下去。”爆发出一阵不正常的笑声。我气愤极了,真想把这几个“肇事者”轰出门外。但是,当我的目光与他们目光碰撞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企盼,充满了对球赛的渴望。为什么我要用成年的眼光去苛求孩子们?此时的我没有批评,没有发火,而是话锋一转:“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打篮球,喜欢NBA。下午的体健课,我来组织一场球赛,老师做裁判如何?”同学们在惊喜中雀跃起来,尤其是这几位“战将”显得更比别人兴奋。“好,上课我们就认认真真地学,下课我们就痛痛快快地玩。”短短的几句话似乎带来了出奇的效果,孩子们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周玉仁教授说:“一节好课,不是看老师表演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高不高,教师组织引导得好不好。”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三、呵护自尊,做个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们每一丝的变化,用童心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成长。
记得刚接手六(2)班时,只是大课间的时间,兴恒的20块钱不翼而飞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我看见秦瑞在他那个位置停留了好久,一定是她。”“老师,搜她身或翻她书包看。”不知谁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当时没有发火,也不出声,我把目光一一扫向每一位同学,教室出现了从没有过的安静。而在几天前,秦瑞的妈妈刚跟我通过电话,说的就是秦瑞偷偷拿了她两百块钱。当我的目光与秦瑞的目光相对的一瞬间,一种复杂的感情从她脸上掠过,我马上意识到,应该就是她了。但此刻,我不能当众伤害秦瑞同学的自尊心,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我迅速地冷静自己: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少不经事的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能够以宽容的心对待他,并且加以耐心教育,会有所改变吗?“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虽然,现在我不能断定这20块钱是否是班里的某个同学拿走的。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即使拿钱的人是在座的某一位同学,那么她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六(2)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每一位同学都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事后,我以朋友的方式与她聊了好多次,知道她最近迷上了去网吧,我着重跟她分析了迷上网瘾的危害,同时也让她明白现在应该以学习为主。最后,确是如此,学生不仅自己承认了错误,在往后的生活中,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情。
试想当初如果我非要查个水落石出,无非使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无地自容,被伤害的自尊心,再重新树立起来就太难了。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当你走进孩子的心灵,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会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那时你就会感到当老师的责任太重太重。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更应为孩子塑造一个美丽的心灵。
四、宽容友善,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得好:“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良好感情,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孩子们常常特别敏感,他们心灵的“触角”特别多,如果教师的行为和态度让他们发现一点点异样,这些敏感的“触角”就会像含羞草遇到刺激一样立刻收缩起来,而要想再次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或许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教学生活中常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孩子们的那些敏感稚嫩的心灵“触角”,需要老师小心地关爱。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当成小成人对待,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真是最愚蠢的事。去年我所教的班级是五年级,男生很多,有几个男生组成一个“兄弟团”,一开始总会在课间捉弄同学,只要一个去犯错,其它的“兄弟”也跟着做,用他们的话“是兄弟吗?是兄弟就一起”。作为班主任,面对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一开始是气愤的,所以在课堂上总会大发雷霆,可最后却导致“兄弟团”的人数更多,个别学生也出现了逆反情绪,甚至开始厌恶这个老师,厌恶这门课程。为了不让“兄弟团”继续发展下去,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自我反省,既然以暴制暴的方法行不通,那从沟通上入手行不行?学生不是小成人,不是工具。如果师生间互相坦诚、尊重,并以各种适当的方法接触和引导他们,实行双向沟通,学生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教育?
有一次,“兄弟团”中的一名男生在课堂传纸条上、还与同学吵话,开始我示意了他几次,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被我批评了几句,直接把课本给撕了。当时的我很生气,却知道不能冲动。我迅速地冷静自己: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少不经事的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能够以宽容的心对待他,并且加以耐心教育,会有所改变吗?所以,我没有立即去批评他,而是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最后,确是如此,学生不仅自己承认了错误,在往后的课堂上也能认真地听课了。都说教师是要用爱去上好每一节课,但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不放弃、不抛弃。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这样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小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犯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管理上,我们除了在“严”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与其一次又一次批评学生,倒不如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友善,使学生在宽容中知错、认错、改错,健康地成长。
有人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是晒干的丝瓜,无汁无味。而我认为: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是平静的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用童心、用真心云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你一定能看到在你的爱心滋润下,你身边的每棵小树都会枝繁叶茂!
关键词:爱心;关心;童心;尊重;宽容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对学生需要用心,用情去爱。正像上海市尚文中学的黄静华老师说的那样: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可爱。如果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学生其实都很可爱,很值得你为他们付出。如果说我能够得到孩子们喜欢和认可的话,那是我一直在努力地读懂他们,真诚在各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在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也是学生的一种内心渴望。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刚接手五年级时,发现班里有一个比较弱小的女生张盼。调换位置时,班上的同学,无论男女没有一个愿意和她同桌,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放扫把和垃圾铲的位置,那是一个容易遗忘的角落。张盼的学习成绩很差,基础知识漏洞百出,每个学期的成绩都是十几二十分,更重要的是她书写的字笔画几乎是不完整的。可能是长期以来成绩的差劲,导致了班上的同学对她的嫌弃,平时男生也总是拿她在班里起哄,并给她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
张盼心理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基础知识又差。最重要的是帮助她找回自信,为她创造有可能成功的机会,让她重新跃起,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于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先给她补旧知识,为她在同学们面前的“亮相“做准备。她成功了,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她赢得了掌声,找回了自信。从那一刻起张盼变了,她的变化使我有了一些思考,教师要精心创设育人环境,慷慨地把重新跃起再获成功的机遇献给孩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在集体中我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主空间里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中走向成功。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关注每个学生,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心对其新成绩的取得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不断取得成功。
二、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有很多话不敢在老师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还记得那个早上,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还有几个座位空着。不大一会儿,“报告!”一群“战将”余兴未消,不情愿地回到了课堂。我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战将们”打篮球的单挑仍在继续着。我转身板书的一瞬间,一个声音高叫着:“一掌从头顶盖下去。”爆发出一阵不正常的笑声。我气愤极了,真想把这几个“肇事者”轰出门外。但是,当我的目光与他们目光碰撞的一瞬间,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企盼,充满了对球赛的渴望。为什么我要用成年的眼光去苛求孩子们?此时的我没有批评,没有发火,而是话锋一转:“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打篮球,喜欢NBA。下午的体健课,我来组织一场球赛,老师做裁判如何?”同学们在惊喜中雀跃起来,尤其是这几位“战将”显得更比别人兴奋。“好,上课我们就认认真真地学,下课我们就痛痛快快地玩。”短短的几句话似乎带来了出奇的效果,孩子们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周玉仁教授说:“一节好课,不是看老师表演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高不高,教师组织引导得好不好。”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三、呵护自尊,做个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们每一丝的变化,用童心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成长。
记得刚接手六(2)班时,只是大课间的时间,兴恒的20块钱不翼而飞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我看见秦瑞在他那个位置停留了好久,一定是她。”“老师,搜她身或翻她书包看。”不知谁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当时没有发火,也不出声,我把目光一一扫向每一位同学,教室出现了从没有过的安静。而在几天前,秦瑞的妈妈刚跟我通过电话,说的就是秦瑞偷偷拿了她两百块钱。当我的目光与秦瑞的目光相对的一瞬间,一种复杂的感情从她脸上掠过,我马上意识到,应该就是她了。但此刻,我不能当众伤害秦瑞同学的自尊心,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我迅速地冷静自己: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少不经事的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能够以宽容的心对待他,并且加以耐心教育,会有所改变吗?“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虽然,现在我不能断定这20块钱是否是班里的某个同学拿走的。但是我完全可以肯定即使拿钱的人是在座的某一位同学,那么她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六(2)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每一位同学都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事后,我以朋友的方式与她聊了好多次,知道她最近迷上了去网吧,我着重跟她分析了迷上网瘾的危害,同时也让她明白现在应该以学习为主。最后,确是如此,学生不仅自己承认了错误,在往后的生活中,再也没发生这样的事情。
试想当初如果我非要查个水落石出,无非使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无地自容,被伤害的自尊心,再重新树立起来就太难了。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当你走进孩子的心灵,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会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那时你就会感到当老师的责任太重太重。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更应为孩子塑造一个美丽的心灵。
四、宽容友善,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得好:“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良好感情,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孩子们常常特别敏感,他们心灵的“触角”特别多,如果教师的行为和态度让他们发现一点点异样,这些敏感的“触角”就会像含羞草遇到刺激一样立刻收缩起来,而要想再次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或许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教学生活中常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孩子们的那些敏感稚嫩的心灵“触角”,需要老师小心地关爱。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当成小成人对待,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那真是最愚蠢的事。去年我所教的班级是五年级,男生很多,有几个男生组成一个“兄弟团”,一开始总会在课间捉弄同学,只要一个去犯错,其它的“兄弟”也跟着做,用他们的话“是兄弟吗?是兄弟就一起”。作为班主任,面对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一开始是气愤的,所以在课堂上总会大发雷霆,可最后却导致“兄弟团”的人数更多,个别学生也出现了逆反情绪,甚至开始厌恶这个老师,厌恶这门课程。为了不让“兄弟团”继续发展下去,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自我反省,既然以暴制暴的方法行不通,那从沟通上入手行不行?学生不是小成人,不是工具。如果师生间互相坦诚、尊重,并以各种适当的方法接触和引导他们,实行双向沟通,学生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教育?
有一次,“兄弟团”中的一名男生在课堂传纸条上、还与同学吵话,开始我示意了他几次,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被我批评了几句,直接把课本给撕了。当时的我很生气,却知道不能冲动。我迅速地冷静自己: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少不经事的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能够以宽容的心对待他,并且加以耐心教育,会有所改变吗?所以,我没有立即去批评他,而是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最后,确是如此,学生不仅自己承认了错误,在往后的课堂上也能认真地听课了。都说教师是要用爱去上好每一节课,但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不放弃、不抛弃。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这样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小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犯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管理上,我们除了在“严”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与其一次又一次批评学生,倒不如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友善,使学生在宽容中知错、认错、改错,健康地成长。
有人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是晒干的丝瓜,无汁无味。而我认为: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是平静的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用童心、用真心云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你一定能看到在你的爱心滋润下,你身边的每棵小树都会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