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马丽君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正文】摘 要:朗读教学存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课文中的感情,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不仅是语言上的艺术,更能促进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理解。所以,如何在小学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位小学语文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现状
  1.1教学任务重,朗读实践少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导致朗读实践活动安排较少。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基本特征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如果此时教师直接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朗读主要通过诵读来逐渐体会、认知和掌握内容的方法,但是相应的教学任务却越来越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字、词语,还要教学句型、文章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朗读这种效率较为一般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所以实践越来越少。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出现问题。
  1.2学生的作业负担重,自我朗读实践少
  朗读是语文的一种学习素养,尽管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的实践不可或缺,但是学生课后自己朗读实践也是提升朗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人能力的维持和提升,离不开勤学苦练。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小学生的课后时间都用在了书面作业上,而周末学生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因此,学生课后能用在朗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缺乏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朗读能力必然会逐渐弱]。
  2、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多元化的朗读教学
  朗读的主体实践在于课堂,因此,在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后,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实践,从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领略到朗读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建立起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才会提升朗读实践的专注度,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进行朗读的学习与实践,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这样势必能使小学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变得直接、高效。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进行各类形式的朗读训练,如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示范读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朗读进行延伸,组织各类朗读的相关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等各种竞赛活动。
  2.2营造朗读氛围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有心理上重视,才能真正持续地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其次,社会、学校要普遍宣扬一种学生朗读是当前素质教育重要环节的意识,形成一种重视学生朗读的价值导向,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再次,对于教师、家长而言,其在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就应该在课堂和家庭中营造一个朗读的浓厚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领略朗读的魅力;家长在家庭中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朗读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2.4引入竞争机制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说,适当的竞争是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此,在朗读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进行朗读的读物,通过竞赛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大胆地在朗读中进行自我感情的表达,并且积极主动地练习朗读。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够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竞争中,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而得到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竞赛中,教师也可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体会在竞争中合作的力量,使学生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5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处于发育期,对语法的认知不足,从而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语义。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读音不够标准、添字漏字等情况。也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卑或过于紧张,在朗读时声音含糊,音量小。长此以往,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只点表现好的学生来朗读,从而编造出学生朗读能力优秀的假象,实质上却没有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会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学生越发恐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中去,并对每一位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表现较好的方面提出表扬,通过鼓励的方式树立学生的朗读信心,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朗读。
  2.6制定不同的朗读计划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对情感的体验也渐渐丰富起来。但仅仅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小学语文的实际小学中,学生的层次划分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通过感情丰富的朗读引起学生们的感情共鸣,从而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体悟。这样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从而开发更深层次的联想,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7加强朗读能力评估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要做到科学多元化。教师应增加对学生朗读能力考核的指标和比重,以考核促进学生多进行朗读实践,进而提升其朗读能力。在当前的语文考核评价机制中,过于偏重考核理论知识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在考核评价机制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并体现学生朗读能力这一指标,在功利化教学仍旧存在的当前,其势必会间接促成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朗读不重视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引起学生对朗读的重视。
  总之,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学科学习能力及对培养中华民族的认知和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祁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