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
【作者】 王翊瑾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桃李小学
【正文】摘 要:阅读对学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阅读;课内外结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成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小学生的文学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还有利于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结合教材知识推荐阅读书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环节与学习目标,在课堂中设置课外阅读的环节,为学生选择一些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教师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作为出发点,由一篇文章过渡到课外阅读《昆虫记》,通过阅读,学生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利用这样的方式,就会很容易将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上,让课外阅读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还可以互相传递着看,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2、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广度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多读书、多读好书、好读好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要让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上,再由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能感受语文阅读的真理,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教导学生学习课内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题目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衔接能力。教师可由文本的题目入手,在备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准备适量的与题目相关的课外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课外文本阅读上,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文本知识。
3、课内外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认知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感受冰心描述的春天的美好。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在课后找到课外阅读中描述春天的文章,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交流。学生对查找春天的语句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读书交流会上纷纷积极发言,将自己查找到的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进行分享。其中,一名学生还对自己查找到的描述春天的语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这名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其他学生纷纷陶醉于春天的美景描述。这样的教学氛围使笔者激动不已。以课内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感受课文的内涵。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喜爱,还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春天的语句,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4、以单元为主题拓宽阅读范围
利用以单元为主题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中一些固定的知识点或者是文化点进行拓展、升级,让学生把教材作为“课外阅读”的根本出发点,让教材成为语文学习的根本源头。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走进鲁迅”作为单元的主题进行编排学生的阅读学习,教材中讲到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一些与鲁迅有关的课文,在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学习中还涉及到了鲁迅的作品和一些名言,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逐渐产生了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逝去的锐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学生津津有味地阅读,有的学生还自己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5、课内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总之,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做出更新与转变,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课本教学为基础,联系课外阅读进行共读教学,采用以查找资料、推荐相关文本、有感情朗读以及联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切实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究[J]. 王凌燕. 新课程研究. 2019(10) [2]有教无痕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 林建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1)
[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探幽[J]. 周剑清,庞慧珍. 教育观察. 2019(08)
[4]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 徐敏美.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9)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阅读;课内外结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成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小学生的文学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还有利于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结合教材知识推荐阅读书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环节与学习目标,在课堂中设置课外阅读的环节,为学生选择一些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籍。例如,教师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教师可以教材中的文章作为出发点,由一篇文章过渡到课外阅读《昆虫记》,通过阅读,学生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利用这样的方式,就会很容易将学生吸引到课外阅读上,让课外阅读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还可以互相传递着看,然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2、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广度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多读书、多读好书、好读好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要让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上,再由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能感受语文阅读的真理,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教导学生学习课内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题目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衔接能力。教师可由文本的题目入手,在备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准备适量的与题目相关的课外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课外文本阅读上,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文本知识。
3、课内外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认知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感受冰心描述的春天的美好。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在课后找到课外阅读中描述春天的文章,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交流。学生对查找春天的语句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读书交流会上纷纷积极发言,将自己查找到的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进行分享。其中,一名学生还对自己查找到的描述春天的语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这名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其他学生纷纷陶醉于春天的美景描述。这样的教学氛围使笔者激动不已。以课内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在声情并茂的阅读中感受课文的内涵。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喜爱,还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春天的语句,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4、以单元为主题拓宽阅读范围
利用以单元为主题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中一些固定的知识点或者是文化点进行拓展、升级,让学生把教材作为“课外阅读”的根本出发点,让教材成为语文学习的根本源头。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以“走进鲁迅”作为单元的主题进行编排学生的阅读学习,教材中讲到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一些与鲁迅有关的课文,在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学习中还涉及到了鲁迅的作品和一些名言,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逐渐产生了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逝去的锐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学生津津有味地阅读,有的学生还自己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5、课内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总之,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做出更新与转变,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课本教学为基础,联系课外阅读进行共读教学,采用以查找资料、推荐相关文本、有感情朗读以及联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切实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探究[J]. 王凌燕. 新课程研究. 2019(10) [2]有教无痕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 林建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1)
[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探幽[J]. 周剑清,庞慧珍. 教育观察. 2019(08)
[4]得法于课内 获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研究[J]. 徐敏美.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