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杜 娟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实施明确提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西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中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利用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拓展课堂的容量,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利于迁移教学重难点和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可以有效的避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学生基础薄弱,缺乏理解能力,往往以死记硬背为主。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渐渐让学生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从而逃避、放弃这门课。这给我们的历史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虽然,各个学校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设备,也在开始采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存在较多的问题。更缺乏在这方便具体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其教育功能,还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目前,西藏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教师讲学生听。尽管有些学校已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但还没有普及、更没有深入。由于西藏地区学生自身的汉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不足。面对知识系统笼统、量大、面广的历史教材,大多数藏族学生表示学习很累,甚至有的学生表示考试时连题目也读不懂。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失去对学习历史课的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已完全放弃学习历史知识,从而选报理科班。这都对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的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如果能把图、文、声、像并茂的视多媒体技术运用其中,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突破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多媒体的技术运用,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及时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界定
(一)媒体
“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译作煤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中文译作媒介。”“媒体”可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储存媒体和传输媒体五大类。
(二)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核心词是媒体。“多媒体”就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多媒体的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幻灯片、照相机、无线电影等媒体。20世纪中期,出现闭路电视、程序教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20世纪80、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目前的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媒体。多媒体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单一的视听向多样的交互的变化过程。
(三)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如下的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高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去钻研课本,基本功下降。忽略板书,教师一味的翻阅幻灯片,对课件上的知识点没有深入的讲解。在课件的制作中抓不出教学的重难点。
(2)滥用教学资源。所用的图片素材没有价值,视频素材的选取上不合理,课堂上没有体现视频素材的价值,只是让学生去看,没有过多的解析也没有通过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纯粹是看了一段视频。有些材料题的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
(3)上课速度快,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课外知识补充太多,学生背诵的内容过多。
(4)上课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于花哨、繁、杂、乱。
四、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首先,多媒体技术为主的课件的制作,必须是在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需要紧紧扣住教材,突出重难点知识点。在讲课的过程切记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的清晰的思路。
(2)在素材的选取上,不可盲目、要精选。符合教学的内容,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在视频素材的运用上,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并思考,从视频素材中获取更多有利的信息。
(3)避免盲目的补充课外的知识点,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教材上得内容,做到“精“简”,减少学生记笔记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分析和探究本课的重难点。
(4)积极参加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培训,学习课件制作的技术。避免出现过于花哨、繁、杂、乱的课件。
参考文献:
[1]石義匀. 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杨聿舒.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段鹏飞.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4]夏粉霞. 高中社会生活史教学导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西藏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中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利用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拓展课堂的容量,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利于迁移教学重难点和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可以有效的避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我国,西藏地区的学生基础薄弱,缺乏理解能力,往往以死记硬背为主。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渐渐让学生失去对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从而逃避、放弃这门课。这给我们的历史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虽然,各个学校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设备,也在开始采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存在较多的问题。更缺乏在这方便具体的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其教育功能,还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目前,西藏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教师讲学生听。尽管有些学校已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但还没有普及、更没有深入。由于西藏地区学生自身的汉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不足。面对知识系统笼统、量大、面广的历史教材,大多数藏族学生表示学习很累,甚至有的学生表示考试时连题目也读不懂。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失去对学习历史课的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已完全放弃学习历史知识,从而选报理科班。这都对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的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如果能把图、文、声、像并茂的视多媒体技术运用其中,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突破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多媒体的技术运用,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及时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界定
(一)媒体
“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译作煤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中文译作媒介。”“媒体”可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储存媒体和传输媒体五大类。
(二)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核心词是媒体。“多媒体”就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多媒体的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幻灯片、照相机、无线电影等媒体。20世纪中期,出现闭路电视、程序教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20世纪80、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目前的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媒体。多媒体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单一的视听向多样的交互的变化过程。
(三)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如下的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高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去钻研课本,基本功下降。忽略板书,教师一味的翻阅幻灯片,对课件上的知识点没有深入的讲解。在课件的制作中抓不出教学的重难点。
(2)滥用教学资源。所用的图片素材没有价值,视频素材的选取上不合理,课堂上没有体现视频素材的价值,只是让学生去看,没有过多的解析也没有通过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纯粹是看了一段视频。有些材料题的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
(3)上课速度快,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课外知识补充太多,学生背诵的内容过多。
(4)上课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于花哨、繁、杂、乱。
四、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首先,多媒体技术为主的课件的制作,必须是在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需要紧紧扣住教材,突出重难点知识点。在讲课的过程切记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的清晰的思路。
(2)在素材的选取上,不可盲目、要精选。符合教学的内容,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在视频素材的运用上,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并思考,从视频素材中获取更多有利的信息。
(3)避免盲目的补充课外的知识点,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教材上得内容,做到“精“简”,减少学生记笔记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分析和探究本课的重难点。
(4)积极参加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培训,学习课件制作的技术。避免出现过于花哨、繁、杂、乱的课件。
参考文献:
[1]石義匀. ARCS动机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杨聿舒.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段鹏飞.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4]夏粉霞. 高中社会生活史教学导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