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丝绸之路教学

【作者】 董保强

【机构】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丝绸之路是学术研究热点,也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丝绸之路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师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兴趣较低且方法不当等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的基础上,基于丝绸之路课堂教学优化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育的思考,建议历史教师们立足课标、依托学情,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化,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学法的指导,对丝绸之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当前中学历史丝绸之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过于关注政治层面,不注重社会生活史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在《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中强调,社会生活研究有助于“还历史以血肉”[1]、有益于探讨鲜活的历史。然而当前历史教材中,丝绸之路一课过于强调政治史,对社会生活史的关注不够。虽然有指出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但都只是说出中原丝绸等手工业品与铁器制作、凿井等生产技术的外传,西方食物、动植物、宝石、乐舞等传入的历史结论。教材的表述过于笼统化,缺乏社会生活史的内容,这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降低,也影响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有效学习。
  (二)教师不重视相关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用教材教”的教材观,鼓励历史教师依据历史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教授在《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一书中指出,“历史教师应该立足于更广阔的背景、更高远的目标充分认识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克服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片面认识和做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2]。中学丝绸之路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缺乏更新,对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只是按着教材给学生讲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缺少相应课程资源的插入与补充。有些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把握不到位,在课程资源与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与汇合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忽视学生感兴趣的外来物种、异域习俗等素材与资源的引入。
  二、中学历史丝绸之路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立足课标、依托学情,开发设计历史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丝绸之路教学时,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在研读历史课标、灵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文献研究、社会调查与访谈或建立资源数据库的方式,开发设计丝绸之路的课程资源,并有选择地将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
  顾梅云老师在《“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3]一文中,从“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路古道”、“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和“丝路贡献”七个子课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历史教师们也可以围绕“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日常社会生活”、“丝路变迁: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新未来”等主题,立足课标、依托学情,灵活且有效地开发设计丝绸之路教学的课程资源。以“丝绸之路与日常社会生活”为例,可以展示丝绸之路上传进来的日常物品,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感受有温度的历史。
  (二)借助网络、利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历史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讲授法,借助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环境优化教学方法,有目标、有原则地进行影视教学与博物馆网络教学。
  冯尔康教授在《史学著作的图文配合与构建视觉史料学》一文中提出了“视觉史料”[4]的概念,笔者认为中学历史丝绸之路教学中,也可以有原则地借助纪录片等视觉史料进行影视教学。陈晓卿与李文举导演的《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河西走廊》等,都是历史教师可以选择的优秀素材。
  博物馆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中学历史丝绸之路教学中历史教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