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基础性学习策略探究
【作者】 闫生芹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当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会面临着更大的学习难度,这就需要对数学基础性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集中在高一年级,这个阶段会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让学生不断过渡知识。因此,教师要广泛学习当前各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目标,借助于有效的教学设想,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反思
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出较多优秀的教学理念,而有效教学理念主要是对学生的进步或者发展进行充分的关注,借助于学生逐步的发展促进新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强调让教师退出传统的教学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处于一种共同合作和参与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设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反思。
一、合理利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特定的作用。若想引导学生通过高中数学活动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在高一年级就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设想。
(一)动手实践,奠定空间思维
对空间几何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具体的抽象几何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具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包括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在设想的这些教学目标中,识图能力是最为基础的能力,主要是对图形中的几何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研究;而画图能力是将相应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转换,最终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空间想象能力中,最高层的是对图形的想象能力。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人教版高一教材的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时候,我设想让学生从外部整体的认识逐步转移到内部结构的认识中来。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几何体进行相应的认识,我让小组内的学生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厚纸片,然后制作成为不同尺寸的正方体、长方体、椎体、圆柱以及棱体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搭建这些几何模型,从而构建必要的思维空间结构。同时,学生在制作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对模型的结构特征进行必要的了解,当进行了这样的操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知识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简单。
(二)数形结合,理清关系
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解析几何,主要的特性就是在研究图形几何性质的时候借助于代数方法进行,在解决过程中体现出充分的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比如,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对圆和直线这两种图形是非常熟悉的,在分析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应该从“形”的角度进行。但是,如何借助于“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描绘出来,这显然是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知识之一。在人教版的高一教材中,主要是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进行相应的判断,教材中也采用通过方程组的方式来求直线与圆的交点进行判断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相应的设想,就是通过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应的坐标系建立起来,接着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将几何要素和相互关系通过代数语言描绘出来,然后将具体的几何问题向代数问题进行转换,这样就可以让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再对代数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从而将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整合应用,最终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积极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应该深层次挖掘数学教材,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并且在进行教学之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应用和反思。教师要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传授中把握各种数学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化、直观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案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教学情景:在公交站牌处等待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以及公交车公司出车的具体数量。同时,出示另一个情景: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学生。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当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有兴趣,会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抽象性知识逐步转换到具体而直观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自主探究技能训练与合作探究的协调关系
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协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将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不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不少学生思想开小差,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假如将太多的时间交给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又懒于思考。教师过早将问题结论提交出来,或者其他学生先行做出回答,会让较多的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样长久的学习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若想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就要学生在长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为学习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索,同时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将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借助于课堂教学,动口、动手和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探究,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大胆设想,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在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传授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分析教学中的得失,从中找寻到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邝国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9年第8期;
[2]刘勇;新课程标准高考对数学能力考查的形式与要求[J];中学数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3]胡峻铭;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究[J];数学通报;2019年第3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反思
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涌现出较多优秀的教学理念,而有效教学理念主要是对学生的进步或者发展进行充分的关注,借助于学生逐步的发展促进新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强调让教师退出传统的教学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处于一种共同合作和参与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设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反思。
一、合理利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特定的作用。若想引导学生通过高中数学活动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在高一年级就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设想。
(一)动手实践,奠定空间思维
对空间几何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具体的抽象几何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具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包括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在设想的这些教学目标中,识图能力是最为基础的能力,主要是对图形中的几何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研究;而画图能力是将相应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转换,最终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空间想象能力中,最高层的是对图形的想象能力。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根据人教版高一教材的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时候,我设想让学生从外部整体的认识逐步转移到内部结构的认识中来。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几何体进行相应的认识,我让小组内的学生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厚纸片,然后制作成为不同尺寸的正方体、长方体、椎体、圆柱以及棱体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搭建这些几何模型,从而构建必要的思维空间结构。同时,学生在制作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对模型的结构特征进行必要的了解,当进行了这样的操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第一章知识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简单。
(二)数形结合,理清关系
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解析几何,主要的特性就是在研究图形几何性质的时候借助于代数方法进行,在解决过程中体现出充分的数形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比如,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对圆和直线这两种图形是非常熟悉的,在分析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应该从“形”的角度进行。但是,如何借助于“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描绘出来,这显然是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知识之一。在人教版的高一教材中,主要是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来进行相应的判断,教材中也采用通过方程组的方式来求直线与圆的交点进行判断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相应的设想,就是通过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应的坐标系建立起来,接着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从而将几何要素和相互关系通过代数语言描绘出来,然后将具体的几何问题向代数问题进行转换,这样就可以让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再对代数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从而将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整合应用,最终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积极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应该深层次挖掘数学教材,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并且在进行教学之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应用和反思。教师要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传授中把握各种数学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化、直观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案例:“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教学情景:在公交站牌处等待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以及公交车公司出车的具体数量。同时,出示另一个情景: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学生。
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当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有兴趣,会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抽象性知识逐步转换到具体而直观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自主探究技能训练与合作探究的协调关系
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协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将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不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不少学生思想开小差,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假如将太多的时间交给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又懒于思考。教师过早将问题结论提交出来,或者其他学生先行做出回答,会让较多的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样长久的学习会让学生失去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若想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就要学生在长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为学习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索,同时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将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借助于课堂教学,动口、动手和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探究,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大胆设想,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在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传授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分析教学中的得失,从中找寻到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邝国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9年第8期;
[2]刘勇;新课程标准高考对数学能力考查的形式与要求[J];中学数学研究;2015年第12期;
[3]胡峻铭;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究[J];数学通报;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