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作者】 赵春瑞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寄宿制小学)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思想性强,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育人寓于学文中,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韩愈此句名言成了千百年来教师履行的基本准则。它也启示我们文道结合源远流长。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数学之中,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渗透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甚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导语中渗透
  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先出示桂林山水的彩图,让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形成面面,接着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桂林的山水吗?桂林风光美如画。特别是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它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来观光,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雅号。那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图中游桂林,共赏山和水。”这样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激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巨澜。
  二、在品读重点词句中渗透
  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抓字、词、句训练,才有利于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教学时我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学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应引导学生逐字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立志扎根于边疆、建设边疆。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升华为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边疆奉献一切的愿望。
  三、在展开想象中渗透
  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想象,充分地感知英雄形象、气概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等等,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不再是空洞肤浅的,而是具体深刻的。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想象:“当五壮士被敌人包围在山顶时,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决定往下跳是为什么?是什么精神鼓舞他们往下跳呢?让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场面”。加深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还有一些阅读教材,作者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一段“空白”,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填这个“空”,补这个“白”,使学生在想象中受到教育。如教学《一个苹果》时,我紧抓住课文:“一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哪里去了呢?”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有的说:“这大半个苹果是战友们真挚友爱的象征,连长将它小心地保存了起来”;有的说:“连长见大家都舍不得吃,悄悄地把它剁成苹果泥,掺入稀饭中让每个战士都吃了一点点”;有的更形象地说:“这个苹果被一名小战士用坑道a里的蜡烛油制成了蜡像标本,后来交给了革命博物馆,供大家参观,一直在教育着后人”。这样,学生在想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舍为人的精神的薰陶。
  四、在有感情朗读中渗透
  教材中情感浓烈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饱含激情,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随着低缓、沉郁的诵读,学生深深地沉浸于失去总理的悲痛情境中,产生最佳的德育效果。
  五、在分析比较中渗透
  有比较,才有鉴别让学生将课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引导学生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学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受压迫、受剥削,穷人的孩子的命运是悲惨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各族少年儿童沐浴着党的关怀。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此外,还可抓住语文教学的其它活动来进行“渗透”。如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指导造句练习时,在说话、作文训练时,在开展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时抓住契机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总之,语文教材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只要我们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语文学科特殊的德育功能,切切实实渗透德育,那么“文道统一”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