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杨 英
【机构】 云南省会泽县金钟镇第三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信息化教育资源也逐渐形成,其中微课作为当前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力量,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环境在时间、空间与资源方面存在的局限,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无法更加直观、真实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或者对沉闷、单调的教学方法失去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微课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短小集中、内容丰富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延伸课堂教学范围,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中,教师应立足微课教学优势,结合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不断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运用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并制作微课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合理选择并制作微课。
在选择并制作微课中,教师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主体性原则,针对课堂学习而选择、设计的微课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应合理定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微课内容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展开阅读、思考,并调动主观能动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探究。(2)趣味性原则,微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课下独立学习完成,而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则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保持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的有机融合中不断强化学习动力。(3)过程性原则,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应体现出完整的学习过程,即从教学引导、教学深入再到反思升华,教师应结合过程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在微课中实现自我发展。(4)针对性原则,即微课内容主题清晰,结构精炼,教师则需要针对重点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知识讲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教学指导策略,确保微课内容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结合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微课制作方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将本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放入其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很多文言文教学由于其用词相对晦涩,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觉得难懂,甚至学习的速度较慢,理解的效果同样难以提升。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古文中的核心部分以及重点难点内容直接进行精炼的讲解。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讲述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节选下来,通过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只有在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其他部分时才会觉得简单易懂,这是一种以短时间的方式来学来获取高质量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开展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其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微课教学不仅仅可以用在古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在经典文学的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会选择几篇非常著名的文学节选,其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去体会名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很多名著都已经在当前被改编成为了影视作品。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讲解这些名著内容,将改编成的电影放入在微课中,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去思考课文中所说的内容以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名著的感受,让课堂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有关名著的相关知识。在利用微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整理本次教育教学的内容,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进行微课的录制时,也需要考虑到本节课学生学习用到的基础材料,科学且合理地安排微课的教学活动。微课不仅仅可以用在课前课后,也可以用在课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进而将微课的使用方式进行安排。
如微课应用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展示以及整理,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在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就会放入在重点教学中,让课堂发挥出其优势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不仅如此,微课在进行录制时,也可以不断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在授课时独有的授课特点进行微课的制作,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微课后,学生及时给予教师反馈,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困惑,在课中为学生进行逐一的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主动性都有着质的提升。
(三)结合教学反思,完善微课运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学到了知识点,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情感价值的塑造。而在微课教育教学价值全面展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实践设计,更应该及时反思,及时发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实践设计。
1.结合微课对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反思,微课不仅仅是一个短视频,它还开启了课堂教学资源获取的新途径,突破了传统课堂组织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为翻转课堂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分析当前语文课堂组织设计中可挖掘探索的空间,分析课堂翻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加有力的组织形式。
2.结合微课对深度学习的反思。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多数停留浅层次学习上,学生借助微课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而无法从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层面实现深入探索,针对此,教师应优化微课内容,调整微课与传统课堂的融合方式,促使学生在微课中实现深度学习。
3.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微课的功能进行反思,即教师应针对微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练习、突破等,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微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二、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微课的运用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应深入研究微课的特点,丰富理论经验,探究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加以检验,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祁杰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李保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运用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并制作微课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合理选择并制作微课。
在选择并制作微课中,教师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1)主体性原则,针对课堂学习而选择、设计的微课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应合理定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微课内容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展开阅读、思考,并调动主观能动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探究。(2)趣味性原则,微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课下独立学习完成,而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则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保持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的有机融合中不断强化学习动力。(3)过程性原则,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应体现出完整的学习过程,即从教学引导、教学深入再到反思升华,教师应结合过程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在微课中实现自我发展。(4)针对性原则,即微课内容主题清晰,结构精炼,教师则需要针对重点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知识讲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教学指导策略,确保微课内容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结合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微课制作方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将本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放入其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重点以及难点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很多文言文教学由于其用词相对晦涩,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觉得难懂,甚至学习的速度较慢,理解的效果同样难以提升。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古文中的核心部分以及重点难点内容直接进行精炼的讲解。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讲述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节选下来,通过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只有在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学后,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其他部分时才会觉得简单易懂,这是一种以短时间的方式来学来获取高质量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开展微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其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微课教学不仅仅可以用在古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在经典文学的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会选择几篇非常著名的文学节选,其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去体会名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很多名著都已经在当前被改编成为了影视作品。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讲解这些名著内容,将改编成的电影放入在微课中,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去思考课文中所说的内容以及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名著的感受,让课堂的讲解更加生动、有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有关名著的相关知识。在利用微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整理本次教育教学的内容,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进行微课的录制时,也需要考虑到本节课学生学习用到的基础材料,科学且合理地安排微课的教学活动。微课不仅仅可以用在课前课后,也可以用在课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进而将微课的使用方式进行安排。
如微课应用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展示以及整理,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在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就会放入在重点教学中,让课堂发挥出其优势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不仅如此,微课在进行录制时,也可以不断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在授课时独有的授课特点进行微课的制作,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微课后,学生及时给予教师反馈,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困惑,在课中为学生进行逐一的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主动性都有着质的提升。
(三)结合教学反思,完善微课运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学到了知识点,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情感价值的塑造。而在微课教育教学价值全面展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实践设计,更应该及时反思,及时发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实践设计。
1.结合微课对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反思,微课不仅仅是一个短视频,它还开启了课堂教学资源获取的新途径,突破了传统课堂组织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为翻转课堂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分析当前语文课堂组织设计中可挖掘探索的空间,分析课堂翻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加有力的组织形式。
2.结合微课对深度学习的反思。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多数停留浅层次学习上,学生借助微课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而无法从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层面实现深入探索,针对此,教师应优化微课内容,调整微课与传统课堂的融合方式,促使学生在微课中实现深度学习。
3.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微课的功能进行反思,即教师应针对微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练习、突破等,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微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二、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微课的运用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应深入研究微课的特点,丰富理论经验,探究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加以检验,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祁杰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李保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