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分析

【作者】 赵 莉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第五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需要教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阅读教学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及要求相结合。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对初中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在初中运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提升教学有效的性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学生作为开展课程的基础,落实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这对于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1]。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也难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教育发展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示出了较大的弊端。因此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重视起来,加强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想要保证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发挥作用,科学的分组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小组成员的搭配进行科学的规划,导致小组学习优势互补的特点得不到发挥,该问题也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设置没有考虑到认知规律,相关的问题缺乏科学性,只有保证相关的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但是目前来看,相关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难以实现对学生思维层面上的引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保证分组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分组,分组的科学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小组人数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小组成员构成上来看,需要体现一定的互补性,即小组中既要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需要有后进生的存在,其意义在于后进生可以获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同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小组人数的设置上来看,需要考虑到管理的方便性,以及讨论的有效性。一个小组,如果人数过多的话,将给小组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而如果人数过少的话,则难以形成有效的讨论,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小组的人数需要控制在五人左右。在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还需要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写作教师对小组的管理,并组织日常的阅读活动。科学的小组设置能够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2.2保证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根据阅读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因此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相关的问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好是开放性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思考,相关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型,避免空洞的,没有方向的问题,比如在《雪》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这样问:同学们通过以上的阅读,你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问题本身不具备对思维的启发性,同时也没有针对性,显然这是一个价值极低的问题。如果将问题换成;通过文章的阅读,你认为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就兼顾了问题的开放性以及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2.3做好总结反思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阅读成果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模式,需要注重引导小组成员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小组成员在完成阅读后,需要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就文章的技巧以及文章的思想进行总结。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仿写,仿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阅读成果进行转化的过程,这对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阅读教师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以往的初中阅读教学由于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比较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而将小组合作交流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成果的转化吗,这对于提升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7):23.
  [2]马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3):43-44.
  [3]郭倩倩.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J].语文天地,2020(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