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的多点发掘
【作者】 张学明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蒙古族小学
【正文】摘 要:童话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做好匹配性选择,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建立崭新学习成长点。诵读、演绎、辩论、读写等,都属于童话学习的方法范畴,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做出方法推介,无疑能够为童话教学带来更多动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阅读兴趣,教师在教法调整上要提供针对性,个性诵读、创意演绎、多元改写,都能够创设别具一格的学习形式,也可以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重要冲击。诵读童话要凸显角色关系、演绎操作追求立体呈现、改写童话需要有内化意识,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思考,都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深度发掘基础上建立学科认知。
一、个性诵读,激活学生童话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童话阅读学习也离不开诵读训练,教师要重视文本诵读的学法传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为学生传授更多学法,这是教师教学的主导方向,也是启动学生内驱动力的重要选择。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诵读训练设计时,要多做示范操作,从技巧方法角度展开思考,以提升教学品质。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体验时,为学生准备了角色诵读任务: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先对相关角色进行分配处理,然后讨论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设计特定的语气和语调,尝试进行角色诵读展开,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入角色诵读展示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学生进入演练环节,教师展开观察,对学生诵读中存在问题进行对应纠正,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展示环节,学生踊跃报名,要求参与诵读展示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讨论,对一些优点进行归结推广,对一些缺点进行提醒回避。
教师利用角色诵读打开童话教学程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角色诵读要表现童话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对童话情境和童话背景等因素展开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自然建立童话认知思维。诵读是有情感的朗读,而情感源自故事和人物,学生要先进入故事梳理和人物鉴赏,然后才能建立诵读情绪基调。教师针对性做出设计,无疑对童话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二、创意演绎,强化学生童话体验
童话故事有曲折情节,教师在学法布设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演绎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冲击,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创编演绎童话剧、推出团队演绎比赛活动、展开演绎评价活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教师要有创意设计意识,为学生创设演绎环境,确保童话学习呈现高效性。学生对演绎活动情有独钟,这是重要教学资源,需要加以合理利用。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演绎活动,这是比较常见的操作形式。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做好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演绎的机会。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时,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演绎任务是:这篇童话有两个重要角色,如果由两个人进行演绎操作,同桌合作最为合适。同桌协商一下,看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演绎操作。一个人能否饰演两个角色呢?学生开始研讨演绎问题,学习程序自然打开。教师不时给出一些建议:如果两个人合作,需要对台词进行重新设置,还要进行多次的排练,这样才能达成契合。如果是饰演独角戏,则需要尝试运用不同语气进行对话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角色体验之中。
一个演绎活动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做出决定,将学习权利交给学生,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有了一定选择的权利,自然会倍加珍惜,教师针对做出辅导,让学生进入到演绎气氛之中,这对学生形成冲击是显著的。学生对演绎学习比较熟悉,教师做出创新设计,能够给学生更多别样的体验,这无疑会形成更多教学亮点。
三、多元改写,内化学生童话认知
改写童话故事,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挑战,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改写故事,可以是对故事情节进行续写操作,也可以是借助一些线索展开自由创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学生对童话改写有更多期待,教师针对性做出学法指导,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其参与故事改写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出更多启示和提醒,这样才能成功调动学生读写热情,确保童话创作顺利展开。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展开深入思考,为故事续写一个场景,表现“老屋”为他人甘愿奉献的精神。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更多设计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对相关建议进行评价分析,要求学生从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然后展开对应创作。学生进入书写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有学生借助故事情节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插入式操作,也有学生在最后增加故事内容,还有学生进行仿写操作,给故事带来更多选择。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童话改写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推广,这无疑是最为有价值的设计。学生能够集合集体学习智慧,筛选出更多改写的角度,为改写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有很多创意想法,这是最为可贵的。教师针对性引导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延伸思考的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这样的组织会更为有效和有序。
童话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主动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对教学方法展开研究,需要重新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结合学情选择教法,这是最明智的设计。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需要建立学法创新意识,唯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建立崭新教学动机。
参考文献:
[1]周杰.重视倾听与传播,在童话教学中育人[J].名师在线,2018(06):51-53.
[2]林思岐.小学语文经典童话故事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9(09):33-35.
[3]卢秀玲.言语实践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究 [J].华夏教师,2020(05):75-77.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阅读兴趣,教师在教法调整上要提供针对性,个性诵读、创意演绎、多元改写,都能够创设别具一格的学习形式,也可以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重要冲击。诵读童话要凸显角色关系、演绎操作追求立体呈现、改写童话需要有内化意识,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思考,都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深度发掘基础上建立学科认知。
一、个性诵读,激活学生童话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童话阅读学习也离不开诵读训练,教师要重视文本诵读的学法传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为学生传授更多学法,这是教师教学的主导方向,也是启动学生内驱动力的重要选择。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诵读训练设计时,要多做示范操作,从技巧方法角度展开思考,以提升教学品质。
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体验时,为学生准备了角色诵读任务: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先对相关角色进行分配处理,然后讨论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设计特定的语气和语调,尝试进行角色诵读展开,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入角色诵读展示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学生进入演练环节,教师展开观察,对学生诵读中存在问题进行对应纠正,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展示环节,学生踊跃报名,要求参与诵读展示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讨论,对一些优点进行归结推广,对一些缺点进行提醒回避。
教师利用角色诵读打开童话教学程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角色诵读要表现童话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对童话情境和童话背景等因素展开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自然建立童话认知思维。诵读是有情感的朗读,而情感源自故事和人物,学生要先进入故事梳理和人物鉴赏,然后才能建立诵读情绪基调。教师针对性做出设计,无疑对童话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二、创意演绎,强化学生童话体验
童话故事有曲折情节,教师在学法布设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演绎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冲击,以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创编演绎童话剧、推出团队演绎比赛活动、展开演绎评价活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教师要有创意设计意识,为学生创设演绎环境,确保童话学习呈现高效性。学生对演绎活动情有独钟,这是重要教学资源,需要加以合理利用。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演绎活动,这是比较常见的操作形式。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做好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演绎的机会。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时,教师为学生设定的演绎任务是:这篇童话有两个重要角色,如果由两个人进行演绎操作,同桌合作最为合适。同桌协商一下,看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演绎操作。一个人能否饰演两个角色呢?学生开始研讨演绎问题,学习程序自然打开。教师不时给出一些建议:如果两个人合作,需要对台词进行重新设置,还要进行多次的排练,这样才能达成契合。如果是饰演独角戏,则需要尝试运用不同语气进行对话操作。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角色体验之中。
一个演绎活动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做出决定,将学习权利交给学生,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有了一定选择的权利,自然会倍加珍惜,教师针对做出辅导,让学生进入到演绎气氛之中,这对学生形成冲击是显著的。学生对演绎学习比较熟悉,教师做出创新设计,能够给学生更多别样的体验,这无疑会形成更多教学亮点。
三、多元改写,内化学生童话认知
改写童话故事,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挑战,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改写故事,可以是对故事情节进行续写操作,也可以是借助一些线索展开自由创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学生对童话改写有更多期待,教师针对性做出学法指导,能够顺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其参与故事改写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出更多启示和提醒,这样才能成功调动学生读写热情,确保童话创作顺利展开。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时,教师要求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展开深入思考,为故事续写一个场景,表现“老屋”为他人甘愿奉献的精神。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更多设计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对相关建议进行评价分析,要求学生从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然后展开对应创作。学生进入书写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有学生借助故事情节的某一个环节进行插入式操作,也有学生在最后增加故事内容,还有学生进行仿写操作,给故事带来更多选择。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童话改写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推广,这无疑是最为有价值的设计。学生能够集合集体学习智慧,筛选出更多改写的角度,为改写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学生有很多创意想法,这是最为可贵的。教师针对性引导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延伸思考的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这样的组织会更为有效和有序。
童话故事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从学法传授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主动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对教学方法展开研究,需要重新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结合学情选择教法,这是最明智的设计。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需要建立学法创新意识,唯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建立崭新教学动机。
参考文献:
[1]周杰.重视倾听与传播,在童话教学中育人[J].名师在线,2018(06):51-53.
[2]林思岐.小学语文经典童话故事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9(09):33-35.
[3]卢秀玲.言语实践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究 [J].华夏教师,2020(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