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作者】 王小鹏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多措并举,从激趣开始,实施生活化教学,强化概念施教,用好第二课堂,这些都是提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推进新课改已有多年,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方法策略,对于指导我们实践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不是“教以应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此,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主体学习兴趣,促进积极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动力,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加强学生兴趣激发,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热情,有利于师生共同建构高效课堂。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激趣作为教学活动的首始,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能信心百倍地学化学、用化学。实践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动手实验教学。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更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举多得的良好策略。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策略
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化学教学学科性质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就须遵从这一本质出发,实施生活化策略施教。而新课程又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现行新教材来看,其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生活化教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利于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我要学”化学的主动性。这对于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大有帮助的。
三、强化化学概念教学,快速突破学习难点
字少意深的概念,不仅非常抽象,还难理解,难掌握,是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拦路虎。为了有效破解这一学习难题。我们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轻松突破,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化学更好地育人。
(一)利用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地讲解,只能使学生听得枯燥。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二)利用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质量百分比浓度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是10%,对吗?为什么?假如将此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本质的习题,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大搞题海战术。
四、抓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课内学方法,课外获收益。化学课外活动作为初中化学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促进课内知识内化的天然土壤。抓好这个延伸,对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发展化学实践能力就大有帮助。为此,我们应注重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结,通过引领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收到启发,诱发灵感,激发创造欲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多措并举,切实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推进新课改已有多年,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方法策略,对于指导我们实践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不是“教以应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此,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主体学习兴趣,促进积极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动力,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加强学生兴趣激发,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热情,有利于师生共同建构高效课堂。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激趣作为教学活动的首始,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能信心百倍地学化学、用化学。实践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动手实验教学。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更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一举多得的良好策略。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策略
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化学教学学科性质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就须遵从这一本质出发,实施生活化策略施教。而新课程又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现行新教材来看,其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生活化教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利于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我要学”化学的主动性。这对于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是大有帮助的。
三、强化化学概念教学,快速突破学习难点
字少意深的概念,不仅非常抽象,还难理解,难掌握,是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拦路虎。为了有效破解这一学习难题。我们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轻松突破,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化学更好地育人。
(一)利用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地讲解,只能使学生听得枯燥。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二)利用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质量百分比浓度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是10%,对吗?为什么?假如将此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本质的习题,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决不能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大搞题海战术。
四、抓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课内学方法,课外获收益。化学课外活动作为初中化学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促进课内知识内化的天然土壤。抓好这个延伸,对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发展化学实践能力就大有帮助。为此,我们应注重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结,通过引领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慧。在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积极思考,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收到启发,诱发灵感,激发创造欲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多措并举,切实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