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作者】 陈海莲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大街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同时,《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练习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从而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课;技巧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60%,地位十分重要。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呢?
练习要做到纵向联系,有层次性。小学数学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练习课所占比重很大,可是约占总课时的50% ,作用也很大,?S多教学问题,学生往往是通过练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练习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从而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情况,并对练习结果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强化正确,纠正错误,随时调控。总之,练习课的教学,应精心设计,使课堂练习达到最优化,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活学生思维,以达到既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又开发智力的目的,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练习要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有思考性。变式题。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①一堆煤,第一次用去320,第二次用去1120,还剩7.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②一堆煤,第一次用去4吨,第二次用去6吨,还剩71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③一堆煤,第一次用去320,第二次用去1120,两次用去16.8吨,这堆煤有多少吨?重点关键之处加强练。同新授课一样,练习课的练习要突出重点,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新授课后,设计一节“找等量关系”的练习课,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找等量关系可以从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去找,从分析关键句中去找,从面积、周长计算公式中去找,这样的教学中突出了列等量关系的训练重点,在练习中步步深入,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难点之处分层练。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较难掌握,这样安排练习时应适当分层,减缓坡度,化难为易,使全体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掌握知识。
精心组织活动,提升学习实效。“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从成功的练习课中都可以看出,数学练习课更要设计合理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而学习的实效性就在于精心设计的活动是否组织有效。只有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让练习课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如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练习课时,她精心设计了几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探究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逐渐发生的变化时,老师在设计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长方形框架,让他们自己拉动探究的话,他们在活动中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同的问题,如高的变化一样吗?每次拉动多少呢?怎么能让学生在同样标准下感知他们的规律呢?所以老师自己制作了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再拉动到固定的某个位置再同意做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就这样为每组学生制作了4个周长相等、低相等,高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同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他们的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活动的安排还体现了一个重点,教师并不是直接借助书中去量高、低,而是让学生在实物中去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从一个长方形逐渐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设计合理,准备充分,组织有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精心组织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实践与观摩成功的练习课来看,教师都花了大量的精力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将教材的习题进行处理,将单一的练习题设计为题组,在题组中进行对比训练,在对比中辨析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将知识的理解进行又一次系统归纳整理,找出区别,灵活运用,提高练习课的真正实效。
精心组织评价,提炼学习素养。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合作交流意识、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为习惯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和引导性评价为主,进而提炼学生的学习素养。一般课的末尾,老师们都用了“我的收获”、“我的发现”、“我的提示”、“我的感受”、“我的思考”等形式组织学生对课堂练习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对系统知识进行构建,对基本方法进行提炼,对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对基本学习情感进行关注。但评价除了课尾还要注重课中的评价,课中评价不单单是语言的激励评价,更需要注重各个知识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效、实用的练习课。发挥练习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练习课,并让练习课达到真正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课;技巧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60%,地位十分重要。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呢?
练习要做到纵向联系,有层次性。小学数学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在教学中,练习课所占比重很大,可是约占总课时的50% ,作用也很大,?S多教学问题,学生往往是通过练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练习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从而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情况,并对练习结果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强化正确,纠正错误,随时调控。总之,练习课的教学,应精心设计,使课堂练习达到最优化,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活学生思维,以达到既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又开发智力的目的,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练习要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有思考性。变式题。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①一堆煤,第一次用去320,第二次用去1120,还剩7.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②一堆煤,第一次用去4吨,第二次用去6吨,还剩71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③一堆煤,第一次用去320,第二次用去1120,两次用去16.8吨,这堆煤有多少吨?重点关键之处加强练。同新授课一样,练习课的练习要突出重点,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新授课后,设计一节“找等量关系”的练习课,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找等量关系可以从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去找,从分析关键句中去找,从面积、周长计算公式中去找,这样的教学中突出了列等量关系的训练重点,在练习中步步深入,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难点之处分层练。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较难掌握,这样安排练习时应适当分层,减缓坡度,化难为易,使全体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掌握知识。
精心组织活动,提升学习实效。“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从成功的练习课中都可以看出,数学练习课更要设计合理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而学习的实效性就在于精心设计的活动是否组织有效。只有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让练习课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如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练习课时,她精心设计了几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探究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逐渐发生的变化时,老师在设计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长方形框架,让他们自己拉动探究的话,他们在活动中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同的问题,如高的变化一样吗?每次拉动多少呢?怎么能让学生在同样标准下感知他们的规律呢?所以老师自己制作了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再拉动到固定的某个位置再同意做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就这样为每组学生制作了4个周长相等、低相等,高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同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他们的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活动的安排还体现了一个重点,教师并不是直接借助书中去量高、低,而是让学生在实物中去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从一个长方形逐渐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设计合理,准备充分,组织有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精心组织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实践与观摩成功的练习课来看,教师都花了大量的精力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将教材的习题进行处理,将单一的练习题设计为题组,在题组中进行对比训练,在对比中辨析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将知识的理解进行又一次系统归纳整理,找出区别,灵活运用,提高练习课的真正实效。
精心组织评价,提炼学习素养。在练习过程中要对个体和小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合作交流意识、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为习惯等方面及时进行评价,并且以激励性评价和引导性评价为主,进而提炼学生的学习素养。一般课的末尾,老师们都用了“我的收获”、“我的发现”、“我的提示”、“我的感受”、“我的思考”等形式组织学生对课堂练习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强化,对系统知识进行构建,对基本方法进行提炼,对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对基本学习情感进行关注。但评价除了课尾还要注重课中的评价,课中评价不单单是语言的激励评价,更需要注重各个知识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效、实用的练习课。发挥练习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练习课,并让练习课达到真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