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 夏伟明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
【正文】摘 要: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或者互学,通过探讨、交流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体现辅助作用,行为的发起主体是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综合素养。探究式教学的行为主体有两个,一是学生,二是老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坚持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在整个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像是鼓励小组团结协作、信息技术教学等等,在彼此交流与探讨之间形成班级数学学习的合力,实现全面提升,确保每个学生共享教育公平的成果。本文从开展实验式探究教学、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探究教学法三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开展实验操作探究式教学
当前是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迅速腾飞,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辅用具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教学质量也随之获得了巨大提升。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教学手段,受到了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肯定,不光在小初高阶段有所涉及,在幼儿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也开始了大范围试用,它极大的丰富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高中阶段一些数学概念较为晦涩难懂,光是文字的理解,学生很难将其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抽象特点,加强知识与动手操作、求知、探索的联系,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到教学重点工作中来,切实将提升教学效果落实到实处,并及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课堂反响进行教学策略调整,确保教学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圆锥曲线”是一项重点、难点内容,在对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一知半解,不能掌握椭圆、圆、双曲线等图形的由来,对其图形特点与应用掌握的就更为不足,难以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为改变这类教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探究性操作,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以椭圆图形曲线为例,可以为准备一根细绳、一张硬纸和两个图钉,让学生模仿椭圆绘制过程,然后随即联系所画图形,得到椭圆的定义,即“椭圆(Ellipse)是指数学上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曲线。”从而论证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表达式。学生也在自己动手画图的实验过程中,激发了自身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知识的有效积累。
再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有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可以用于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是成立的,或者确定一个其他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是成立的。强调的是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与总结推导能力,部分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学习表现的较为吃力,掌握程度也较为有限,对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团队模式去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
二、进行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
当前我国着重关注在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重点考查科目,也应当紧跟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式教学。网络信息技术是如今利用率较高、效果较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利于打破传统课本教学带来的教学制约,提高教学质量,将师生双方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联动,促使学习热情的大幅度提升,便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众所周知,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六种能力素养,依托网络技术工具,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变、丰富的知识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对一些难题、重点做动态化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优质化人才的培养。
三、运用翻转课堂探索式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内容的预习,了解基础内容,筛选出基本理解的点、有疑问的点、以及完全不懂的只是带你,数学教师也在课前根据下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备课准备,寻找文字、图像、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然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表明自己预习结果,尝试生生之间交流、讨论来解决一些问题,教师从旁引导,对于实在解决不了或者出问题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详细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能够妥善处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突发情况,并且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更正。
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正、余弦定理与概念,掌握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能力。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网络与课本,掌握相关正、余弦的定理与概念、实际应用,以及其推导过程、性质、向量表达式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推导的视频资料,或者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定理推导和向量转化,还可以出一些题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既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又能加深记忆。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能够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探究意识、质疑精神的培养,完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其数学建模能力与知识学习体系,提升成绩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与教学改革新理念一致,推动生态型、探究性课堂的形成,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戚玉.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5):88.
[2]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覃俊.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开展实验操作探究式教学
当前是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迅速腾飞,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辅用具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教学质量也随之获得了巨大提升。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教学手段,受到了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肯定,不光在小初高阶段有所涉及,在幼儿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也开始了大范围试用,它极大的丰富教学活动开展形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高中阶段一些数学概念较为晦涩难懂,光是文字的理解,学生很难将其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抽象特点,加强知识与动手操作、求知、探索的联系,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到教学重点工作中来,切实将提升教学效果落实到实处,并及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课堂反响进行教学策略调整,确保教学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圆锥曲线”是一项重点、难点内容,在对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一知半解,不能掌握椭圆、圆、双曲线等图形的由来,对其图形特点与应用掌握的就更为不足,难以将其有效的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为改变这类教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探究性操作,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以椭圆图形曲线为例,可以为准备一根细绳、一张硬纸和两个图钉,让学生模仿椭圆绘制过程,然后随即联系所画图形,得到椭圆的定义,即“椭圆(Ellipse)是指数学上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曲线。”从而论证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表达式。学生也在自己动手画图的实验过程中,激发了自身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知识的有效积累。
再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有关知识时,就可以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可以用于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是成立的,或者确定一个其他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是成立的。强调的是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与总结推导能力,部分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学习表现的较为吃力,掌握程度也较为有限,对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团队模式去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
二、进行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
当前我国着重关注在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重点考查科目,也应当紧跟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式教学。网络信息技术是如今利用率较高、效果较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利于打破传统课本教学带来的教学制约,提高教学质量,将师生双方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联动,促使学习热情的大幅度提升,便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众所周知,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六种能力素养,依托网络技术工具,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变、丰富的知识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对一些难题、重点做动态化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优质化人才的培养。
三、运用翻转课堂探索式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内容的预习,了解基础内容,筛选出基本理解的点、有疑问的点、以及完全不懂的只是带你,数学教师也在课前根据下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备课准备,寻找文字、图像、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然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表明自己预习结果,尝试生生之间交流、讨论来解决一些问题,教师从旁引导,对于实在解决不了或者出问题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详细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能够妥善处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突发情况,并且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更正。
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正、余弦定理与概念,掌握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能力。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网络与课本,掌握相关正、余弦的定理与概念、实际应用,以及其推导过程、性质、向量表达式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推导的视频资料,或者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定理推导和向量转化,还可以出一些题让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既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又能加深记忆。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能够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探究意识、质疑精神的培养,完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其数学建模能力与知识学习体系,提升成绩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与教学改革新理念一致,推动生态型、探究性课堂的形成,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戚玉.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5):88.
[2]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覃俊.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