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效课堂之“生活化”语文
【作者】 杨盼盼
【机构】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小学部
【正文】摘 要:高效课堂应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才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兴趣,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意义,是为学生未来的美好人生奠基,同时,语文教育过程本身也应该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回忆。因此语文教学要构建高效的生活化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和谐温馨的家园、启迪智慧的聪明屋、快乐交流的聊天室、充满激情的游戏场、放飞心灵享受语文的乐园等。通过这灵活而富有生气的课堂形式,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带给学生一个个精彩的人生世界,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
一、兴趣开篇,点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教师无论怎样讲,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点燃课堂,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古诗等。比如《天窗》一课,插入对作者矛盾的介绍,了解作者的经历:年青的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反动派开始大肆捕杀革命人士。他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只好被迫回到上海,隐居了整整十个月。那时,他没有工作,也不便出门,甚至许多报刊都不登他的文章。内心苦闷矛盾的他,便索性以矛盾为笔名,继续写作。这一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他就文学创作抒发心情,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再去读文章,就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乐趣串珠,美化课堂
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文字教学,这样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乐趣,学生对语文课堂就更加投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多举一些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中,报纸中的一篇时事评论,博客中的一篇博文,甚至是QQ上的一句签名,电视上的一句广告词,这些都可以是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处处是语文,学生在留心观察的同时,形成了积累的好习惯。课前五分钟演讲,写二次感想文等等,这些个性突出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当进入课堂的时候,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智趣点睛,深化课堂
语文学习也有规律。正是这些规律是语文课堂的“智趣”所在。在习得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后,学生能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新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课标的这些要求正是语文规律性的东西,透射出语文学习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在习得积累和感悟的方法后,给学生亲自尝试的机会,体验语文成长的快乐。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语文学习才会更有效。
比如在教学《天窗》一课,在学完两个重点的段落后,设计这样的仿写活动:看,天窗就像是一个万花筒。它是那样的变化无穷。我们也是一群活泼回会想的孩子呀。透过这小小的玻璃窗,你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出示: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想到这也许是——,也许是——。
通过这样的仿写,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情景、演一演、提供画面对比、精心设问等方法都能智慧地使课堂深化。如精心设问,既能关注课文的关键之处,更加深入的体会情感,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变化的是课堂,不变的是精彩”。语文课有的课重人文,有的课工具,但无论是哪一类的课型,不是为了读而读,不是为了写了写,虽然每堂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课堂上营造和谐气氛,正是生活化课堂形式的体现。比如,在有背诵任务的课上,教给学生一种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是“语文味”的体现。努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带着情感去读课文,填补课文空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触摸每一个文字,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
四、情趣收尾,感染课堂
教学的收尾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思维拓展、情感升华的关键。做好最后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分。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文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加以音乐的渲染,让整个课堂得到感染,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老师引导到位,且沉着和蔼,这些需要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加上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乐于学习,乐意听讲,这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境界。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得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去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栩栩如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阅读的方式及困难,读懂编者的意图、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学习百家,积淀教学素养,实现自己教学生涯的追求。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与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产生长足的进步,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马雪芹.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 2019(14)
[2]肇立新.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 2018(09)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意义,是为学生未来的美好人生奠基,同时,语文教育过程本身也应该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回忆。因此语文教学要构建高效的生活化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和谐温馨的家园、启迪智慧的聪明屋、快乐交流的聊天室、充满激情的游戏场、放飞心灵享受语文的乐园等。通过这灵活而富有生气的课堂形式,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带给学生一个个精彩的人生世界,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
一、兴趣开篇,点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教师无论怎样讲,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点燃课堂,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古诗等。比如《天窗》一课,插入对作者矛盾的介绍,了解作者的经历:年青的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反动派开始大肆捕杀革命人士。他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只好被迫回到上海,隐居了整整十个月。那时,他没有工作,也不便出门,甚至许多报刊都不登他的文章。内心苦闷矛盾的他,便索性以矛盾为笔名,继续写作。这一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他就文学创作抒发心情,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再去读文章,就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乐趣串珠,美化课堂
语文教学大部分都是文字教学,这样有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乐趣,学生对语文课堂就更加投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和文字打交道。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多举一些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中,报纸中的一篇时事评论,博客中的一篇博文,甚至是QQ上的一句签名,电视上的一句广告词,这些都可以是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处处是语文,学生在留心观察的同时,形成了积累的好习惯。课前五分钟演讲,写二次感想文等等,这些个性突出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当进入课堂的时候,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智趣点睛,深化课堂
语文学习也有规律。正是这些规律是语文课堂的“智趣”所在。在习得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后,学生能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新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课标的这些要求正是语文规律性的东西,透射出语文学习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在习得积累和感悟的方法后,给学生亲自尝试的机会,体验语文成长的快乐。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语文学习才会更有效。
比如在教学《天窗》一课,在学完两个重点的段落后,设计这样的仿写活动:看,天窗就像是一个万花筒。它是那样的变化无穷。我们也是一群活泼回会想的孩子呀。透过这小小的玻璃窗,你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出示: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想到这也许是——,也许是——。
通过这样的仿写,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情景、演一演、提供画面对比、精心设问等方法都能智慧地使课堂深化。如精心设问,既能关注课文的关键之处,更加深入的体会情感,又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空间。“变化的是课堂,不变的是精彩”。语文课有的课重人文,有的课工具,但无论是哪一类的课型,不是为了读而读,不是为了写了写,虽然每堂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课堂上营造和谐气氛,正是生活化课堂形式的体现。比如,在有背诵任务的课上,教给学生一种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是“语文味”的体现。努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带着情感去读课文,填补课文空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触摸每一个文字,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
四、情趣收尾,感染课堂
教学的收尾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思维拓展、情感升华的关键。做好最后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分。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文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加以音乐的渲染,让整个课堂得到感染,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老师引导到位,且沉着和蔼,这些需要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加上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乐于学习,乐意听讲,这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境界。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课堂的高效,就得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去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栩栩如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阅读的方式及困难,读懂编者的意图、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学习百家,积淀教学素养,实现自己教学生涯的追求。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与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产生长足的进步,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马雪芹.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教资料. 2019(14)
[2]肇立新.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增强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