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效果的实现

【作者】 杨 成

【机构】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美术学科作为高中“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体系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培养学生审美的主要课程,尤其在高中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科学的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凸显这一学科的“美育”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从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出发展开阐述,思考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作用,并结合以往高中美术教学的经验提出彰显美术学科“美育”效果的策略,希望能对当代高中美术课程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育”;渗透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素质教育学科,美术学科也是以往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学科,很多教师对高中美术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可有可无”的层面,阻碍了高中美术“美育”效果的实现,同时也影响了我国高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解决以往高中“美育”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原有美术鉴赏课程进行优化就成为了近几年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基于此,本文将展开如下阐述,希望能对后续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效果的实现提供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在高中教育中应用的增多,高中美术学科作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学科,科学的开展美术课程不仅能够擦亮学生们鉴别“美”、审度“美”的眼睛,同时也能将学生置身于令人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美”的熏陶,助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观念,将“美育”的理念践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凸显美术学科设置的精髓,所以可以认为将“美育”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作用
  首先,“美育”的渗透能培养高中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回顾以往高中教育的经验,可以发现身处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仅处于心理、思维快速发育的时期,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审美也开始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错综复杂的网络社会使得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的成熟度都远超往年同一阶段学生,所以,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凭借美术课堂中“美育”的渗透提高高中生们的精神、审美境界,使其在美术鉴赏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观念就成为了当下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主要作用。
  其次,“美育”的渗透能帮助学生以美术为媒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随着近几年高中生心理问题的频频发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俨然成为了当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这一背景下,“美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美术作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鉴赏、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宣泄其内心的情绪,避免学生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帮助教师们发现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为后续更及时的心理健康辅导指明方向。
  第三,“美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也能彰显这一学科的情感意蕴。情感作为高中美术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内容,绝大部分美术作品中都蕴含了不同的情感,由此将“美育”渗透到高中美术课程中则恰恰能满足当代美术鉴赏中对艺术情感的传递,培养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成长为一个更加柔软、更富有情感的人。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效果的应用
  在上述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未来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已经成为了未来高中美术教育的关键,由此,教师如果想进一步的凸显高中美术教学的“美育”效果,教师就可以尝试从如下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渗透,以期收获更好的高中美术“美育”效果。
  (一)激发学生情感,营造美育氛围
  情感教育作为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美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首先从这一层面出发,通过为学生营造“美育”氛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情感,让学生们在这种对客观事物的独特反应中感受到美术的趣味,收获高中美术教学“美育”的效果。首先,教师应以情感角度出发,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兴趣,以此为后续更深入的“美育”提供基础保障。比如,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这一课程中,可以发现这一课程不论是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或是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内容大都以美术鉴赏基础概念为主,如果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学生势必会感觉到厌烦,所以,为了突破这一课程教学的困境,彰显这一课程的美术小学效果,教师就可以从高中生们感兴趣的作品出发,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与作品意境相似的氛围,让学生们通过扮演画作中描绘人物的方式沉浸在画作中,自主总结、思考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技巧,解决以往学生对这一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收获更好的高中美术教学效果,为后续学生进一步的美术赏析打下基础。
  (二)辨别美术作品,感悟美育内涵
  以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为例,可以发现教材中绝大部分美术作品的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教师也应从这一差异性出发,鼓励学生们以“辨别”的角度审视美术作品,感受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形式美,从而深化对“美”内涵的理解,凸显高中美术中“美育”的效果。比如,在人美版第三单位《匠心之用——雕塑艺术》课程中,可以发现这一章节的美术作品鉴赏大都围绕着“雕塑”展开,而我国作为拥有悠长雕塑历史的大国,教师们就可以将不同时间段涌现的不同雕塑作品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如,中国雕塑作品《家园》、《烈士墓群像》、《九龙壁》等),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雕塑作品展开辨析、审度,发现其中蕴含不同特色,感受其中彰显的不同美感,同时感悟到美术鉴赏教学中“美育”的真正意义。
  (三)引入健康内容,发展美育教育
  回顾以往高中美术教育的经验,笔者发现如果想实现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效果,教师们也应紧握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汲取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在美,以此收获预期高中美术教学“美育”的目标。比如,在未来凸显高中美术教学“美育”效果的环节,教师应有意识的为什么筛选具备强烈爱国、爱党等健康思维的美术作品(如,《血衣》、《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等),一方面,凭借这些美术作品,将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中德育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凭借这些作品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多样性的理解,为学生学生更好的以美术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未来高中美术教学的环节,教师也应凭借美术鉴赏作品的选择,将更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培育,为其后续将美术学科吃苦、耐劳精神践行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奠定基础。比如,在未来人美版高中美术《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一“样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齐白石”的例子引入到课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感悟美术名家典故的方式升华自己对“匠人精神”的理解,以此实现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效果,推动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四)养成个性审美,促进审美形成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定义就不止一种,所以,在后续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美育”效果的环节,教师们也应将个性化的培育思维渗透到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读他们眼中不同的“美”,以此“保护”学生们的创新、思考能力,为其后续美术创作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中“抒情与写意——人文画”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将自己从教学的主导地位中剥离出来,鼓励学生自己展开对教材中美术作品内容的思考,以此避免教师的过度干预磨灭学生审美的个性。与此同时,在学生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思考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将自己对美术作品不同的看法、理解表述出来,以此丰富其他学生对同一美术作品的不同理解,助力学生养成多元的审美习惯,实现高中美术教学“美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一般学生表述出任何对美术作品的不同看法,教师都应以包容、接纳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思考,以此保障学生参与后续美术鉴赏的信心,如果这一环节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存在极为负面的内容,教师则应在肯定的同时鼓励学生多看待事物美好的方向,以此尊重学生的审美,同时达成预期的“美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中渗透“美育”已经成为了未来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未来高中美术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进一步紧握当代“美育”的特征,结合高中学生美术学科学习的需求,为其打造能兼顾多种美术教育效果的高中美术课堂,进而实现高中美术的“美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望之.浅析实现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182-183.
  [2]包敏祥.美育从“心”开始——对高中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182-183.
  [3]张悦.发展艺术美育,打造“全能”学生——高中美术教育对“德、智、体、美、劳”全能型学生的培养[J].高考,2020(15):198.
  [4]何亚平.科学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美术教学[J].高考,2020(11):190.
  [5]李滢.新时代 新教材 新篇章——(2019)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和高中生一起走进新美育时代[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Z1):12-15.
  [6]彭莎.寓德于教 立心立行——浅谈高中美术课程中德育的渗透教学[J].考试周刊,2020(03):154-155.
  [7]李乐生.浅析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50-151.
  [8]宋杨.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J].作家天地,2019(23):181-182.
  [9]林翔.文化与美育——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9(8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