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案例分析
【作者】 刘晓海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
【正文】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八年级思想品德主要讲述的是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是公民的权利中一项重要的权利,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消费生活中屡屡发生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牚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课标》并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3)解决消费纠纷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个环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做一名有道德的好公民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根据《素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因此,我设计“小调查,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合作、创造精神,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全面贯彻主体性原则,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 学法
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结合教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指导法、竞赛法等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相等,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段,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作为消费者,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解
进行新课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有两大内容,一:我们都是消费者,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主要内容的讲解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重要的上帝
本节重点是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讲这一问题时,我先由小调查的方式,引出问题,最近你和家人有过哪些消费行为?作为消费者是否遇到过被人欺的状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申出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时有发生。
环节二:倒霉的上帝
活动1、消费现场模拟“我是小小消费者”
教师扮演商家,学生扮演消费者,我要卖给他们几样商品,各小组拿到商品之后,商量一下买不买,并说出理由。从而归纳出作为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活动2、辨析:顾客就是“上帝”是否正确?通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发现,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没有得到上帝般的待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原则。
环节三:受保护的上帝
抢答:1、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哪一天?
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活动,巩固消费者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四:文明的上帝
观看视频“捏捏”族,讨论: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考虑不文明消费的危害,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三) 教学升华,拓展能力
贯彻新课标、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究合作精神,一切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1、 听故事,欣赏歌曲《天亮了》,以此来感染学生。并回答问题,马岭风景区的管理人员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 维权智多星,看誰的办法多?
3、 设计一则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广告语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培养其探究、合作精神,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思想觉悟得到升华。
(四) 总结
由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五)体验性作业
这个作业需要同学们用一生去完成,就是同假冒,伪劣产品作斗争。
五、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小调查,模拟消费现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还学生说话的自由,真正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贯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围绕“问题 ”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化,案例化,情景化,生活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气氛热烈,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当然,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指导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总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八年级思想品德主要讲述的是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是公民的权利中一项重要的权利,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法律常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前消费生活中屡屡发生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讲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牚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课标》并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3)解决消费纠纷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个环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做一名有道德的好公民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分组教学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根据《素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因此,我设计“小调查,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合作、创造精神,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全面贯彻主体性原则,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 学法
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结合教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指导法、竞赛法等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相等,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段,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作为消费者,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解
进行新课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有两大内容,一:我们都是消费者,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主要内容的讲解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重要的上帝
本节重点是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在讲这一问题时,我先由小调查的方式,引出问题,最近你和家人有过哪些消费行为?作为消费者是否遇到过被人欺的状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申出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时有发生。
环节二:倒霉的上帝
活动1、消费现场模拟“我是小小消费者”
教师扮演商家,学生扮演消费者,我要卖给他们几样商品,各小组拿到商品之后,商量一下买不买,并说出理由。从而归纳出作为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活动2、辨析:顾客就是“上帝”是否正确?通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发现,其实我们作为消费者没有得到上帝般的待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感性的了解作为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原则。
环节三:受保护的上帝
抢答:1、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哪一天?
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活动,巩固消费者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四:文明的上帝
观看视频“捏捏”族,讨论: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考虑不文明消费的危害,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三) 教学升华,拓展能力
贯彻新课标、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究合作精神,一切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1、 听故事,欣赏歌曲《天亮了》,以此来感染学生。并回答问题,马岭风景区的管理人员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 维权智多星,看誰的办法多?
3、 设计一则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广告语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分析,培养其探究、合作精神,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思想觉悟得到升华。
(四) 总结
由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五)体验性作业
这个作业需要同学们用一生去完成,就是同假冒,伪劣产品作斗争。
五、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小调查,模拟消费现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还学生说话的自由,真正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贯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围绕“问题 ”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化,案例化,情景化,生活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气氛热烈,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当然,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指导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总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