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历史趣味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作者】 何 静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南山国际学校)
【正文】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初中才加入学生课程的学科,学生对此感到生僻是难免的,教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喜欢上历史学科,历史教学怎么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教学;策略
学校在实施学生的课程教学学习上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指导所在,是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方式。就过去很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来说,个人认为历史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演变,正确认识社会变革,理解人与社会的发展。如此,老师就更应当尊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提高历史认知,充分认识个人、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成长,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社会人文精神美,从而彰显出历史学科的育人魅力。
一、趣味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好感
课堂开始阶段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就学生的基本学习来讲,趣味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环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成效得以大大提高。老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习层次,选择课程教学与实际学习的融合点实施课堂引导,引导与教学的契合使得课堂教学进行顺利高效,学生注意力大大得到集中。
二、巧设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情景体验
有著名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对于人的学习能力影响很大,当人处于茫然的情绪时,学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而当人处于真实的情景中的时候由于精力的高度集中,学习的能力便会极大的得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景再现设置十分有意义,老师通过巧设历史情景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课堂教学得以更好的开展。
举例如:“西周分封制”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参照分封制的相关特点,在班级内部巧设情景环节,让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西周后裔。后裔拥有嫡长子、次子、功臣等等之分。周王拥有绝对的分封权利,要求周王对于后裔进行相关的分封,其他道具有教学素材代替。老师这个时候就发问了,那些人有权接受周王的分封?分封制怎样实施分封?学生们分为小组担当了周王分封的的后裔,大家都参与到了情景再现中来,学习注意力得到很好的集中,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便进行了仔细的阅读理解。通过巧妙的设置情景再现,学生们很好的学习了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内容,有关于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意义所在、受封后裔权利义务等等都有了详细的认识。一方面学生学习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们的组织表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氛围不再紧张压抑,学习的行为方式也颇受同学们欢迎。
三、串联历史知识,形成生活化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分析生活现象过程中,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从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出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历史问题,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有效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教师设计的生活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然后借助于新课程理念,将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引导学生找寻历史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关系。学生从具体的学习中感知和了解相应的社会实际问题,比如旅游对本土文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发展和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人类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的联系等等。借助于这些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相应的历史问题,从而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进行有效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在对隋唐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就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设计相应的问题。隋朝时期建立了大运河,对当时的生态环境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对隋朝大运河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特点进行充分的理解,以及长久以来对当地甚至是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结合具体生活,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良好的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最有效的联系。比如:现在学生对于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火车,常见的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等比较了解它们的用途。要了解它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被发明的?通过学生的猜想过程同现在的历史课程进行恰当的转换,再让大家谈谈对于这些工具出现后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通过现实与历史相联系,学生将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记得更牢固。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更加侧重的是教师课堂的讲授,学生只是机动的、被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总是禁锢的。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它追求的是事件背后的深思,是对人、对事的感悟,进而更加正确的认识历史、感悟历史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断的用当前的社会状况来验证,进而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中,必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表达,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认知。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也要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书中的观点,敢于正视自己认知的不足,通过师生之间的补充,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认识。打造一个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
总的来讲,人对事物的兴趣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学生对新事物通常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才是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内容,把握学生学习实际,从而有效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获得长久的学习动力,轻松学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刘武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J]新课程(上)2012年05期;
[2]王大庆;试论初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究[J]青年教育;2012年第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教学;策略
学校在实施学生的课程教学学习上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指导所在,是新课标教学的核心方式。就过去很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来说,个人认为历史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演变,正确认识社会变革,理解人与社会的发展。如此,老师就更应当尊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提高历史认知,充分认识个人、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成长,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社会人文精神美,从而彰显出历史学科的育人魅力。
一、趣味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好感
课堂开始阶段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就学生的基本学习来讲,趣味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环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成效得以大大提高。老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习层次,选择课程教学与实际学习的融合点实施课堂引导,引导与教学的契合使得课堂教学进行顺利高效,学生注意力大大得到集中。
二、巧设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情景体验
有著名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对于人的学习能力影响很大,当人处于茫然的情绪时,学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而当人处于真实的情景中的时候由于精力的高度集中,学习的能力便会极大的得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景再现设置十分有意义,老师通过巧设历史情景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习的注意力得以集中,课堂教学得以更好的开展。
举例如:“西周分封制”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参照分封制的相关特点,在班级内部巧设情景环节,让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西周后裔。后裔拥有嫡长子、次子、功臣等等之分。周王拥有绝对的分封权利,要求周王对于后裔进行相关的分封,其他道具有教学素材代替。老师这个时候就发问了,那些人有权接受周王的分封?分封制怎样实施分封?学生们分为小组担当了周王分封的的后裔,大家都参与到了情景再现中来,学习注意力得到很好的集中,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便进行了仔细的阅读理解。通过巧妙的设置情景再现,学生们很好的学习了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内容,有关于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意义所在、受封后裔权利义务等等都有了详细的认识。一方面学生学习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们的组织表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堂氛围不再紧张压抑,学习的行为方式也颇受同学们欢迎。
三、串联历史知识,形成生活化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分析生活现象过程中,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从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出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历史问题,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有效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教师设计的生活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然后借助于新课程理念,将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引导学生找寻历史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关系。学生从具体的学习中感知和了解相应的社会实际问题,比如旅游对本土文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发展和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人类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的联系等等。借助于这些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相应的历史问题,从而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进行有效的感知和理解。
比如,在对隋唐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就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设计相应的问题。隋朝时期建立了大运河,对当时的生态环境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对隋朝大运河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特点进行充分的理解,以及长久以来对当地甚至是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结合具体生活,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良好的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最有效的联系。比如:现在学生对于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火车,常见的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等比较了解它们的用途。要了解它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被发明的?通过学生的猜想过程同现在的历史课程进行恰当的转换,再让大家谈谈对于这些工具出现后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通过现实与历史相联系,学生将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记得更牢固。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更加侧重的是教师课堂的讲授,学生只是机动的、被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总是禁锢的。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它追求的是事件背后的深思,是对人、对事的感悟,进而更加正确的认识历史、感悟历史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断的用当前的社会状况来验证,进而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中,必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表达,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认知。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也要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书中的观点,敢于正视自己认知的不足,通过师生之间的补充,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认识。打造一个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课堂。
总的来讲,人对事物的兴趣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学生对新事物通常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才是促使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内容,把握学生学习实际,从而有效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获得长久的学习动力,轻松学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刘武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J]新课程(上)2012年05期;
[2]王大庆;试论初中历史课堂开放性教学模式探究[J]青年教育;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