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作者】 文 彦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第二小学)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阅读有了新的定义,阅读应当是学生与书本、教师对话的过程以及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创新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多读感悟,鼓励质疑,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创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的道路,干前人未干的事业。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课堂导入
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程成功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引出紧扣住学生的心弦的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导入过程,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的导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差异程度设计。课的导入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思维的功效。在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在对《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学挂图和演示幻灯引入,屏幕上出现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然后我就抓住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围绕“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色?”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诵读,把几个“真”和“啊”读准,引导学生读到“位”,读出“味”,学生自然就会领略到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与游人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同感。
二、鼓励学生实践学习
在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具有爱表现、爱交流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对课文产生更多新的理解。有研究显示,辩论、争论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改变当前“填鸭式”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指导学生细读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让学生反复思考、揣摩,再让学生相互交流,以加深理解。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不同。在以前,小学课文教学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统一的,如词语解释以词典、字典内容为准;段落划分要以参考书提示为准等等。过多的“统一”会削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会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打破这种“统一”,鼓励求异,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同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设置课前悬念
新课标改革建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拓宽运用及学习的领域,注重各学科融会贯通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各种方法相互整合,让学生在其中拓宽视野,从而获得社会生活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设置悬念,可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美学所提倡的,即是读者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在大脑里所构造的情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可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悬念设置、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欲望。针对于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课前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搜索信息和积极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其次,应该注意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应该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信息,以及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
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中描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榜样和标榜,将其视为偶像并向其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球王贝利》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发现球王贝利的生平原来是这样传奇和不平凡,学生在球王贝利人生经历中获得启迪,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又如在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格,并且能在鲜明善良的人物性格当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课文学习当中,学生渐渐被课文中人物的坚强勇敢、刻苦勤奋、谆厚善良所影响,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中蕴藏的这些宝贵的创新性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地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资源,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就会阻碍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最关键的时期丧失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五、积极评估
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学生要体验成就感,就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认可。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语文教师要注意对有创新性的作品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对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给肯定,多给赞扬,使学生处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的氛围中,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创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是走前人未走的道路,干前人未干的事业。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课堂导入
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程成功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和冲突,引出紧扣住学生的心弦的教学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际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导入过程,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课的导入还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差异程度设计。课的导入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想象空间,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思维的功效。在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在对《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学挂图和演示幻灯引入,屏幕上出现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然后我就抓住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围绕“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色?”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诵读,把几个“真”和“啊”读准,引导学生读到“位”,读出“味”,学生自然就会领略到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与游人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同感。
二、鼓励学生实践学习
在小学时期,学生普遍具有爱表现、爱交流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对课文产生更多新的理解。有研究显示,辩论、争论有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改变当前“填鸭式”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指导学生细读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让学生反复思考、揣摩,再让学生相互交流,以加深理解。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不同。在以前,小学课文教学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统一的,如词语解释以词典、字典内容为准;段落划分要以参考书提示为准等等。过多的“统一”会削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会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打破这种“统一”,鼓励求异,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同的理解,这样才能发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设置课前悬念
新课标改革建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拓宽运用及学习的领域,注重各学科融会贯通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各种方法相互整合,让学生在其中拓宽视野,从而获得社会生活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设置悬念,可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美学所提倡的,即是读者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在大脑里所构造的情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可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悬念设置、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欲望。针对于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课前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搜索信息和积极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其次,应该注意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应该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信息,以及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等。
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中描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榜样和标榜,将其视为偶像并向其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球王贝利》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发现球王贝利的生平原来是这样传奇和不平凡,学生在球王贝利人生经历中获得启迪,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又如在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到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格,并且能在鲜明善良的人物性格当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课文学习当中,学生渐渐被课文中人物的坚强勇敢、刻苦勤奋、谆厚善良所影响,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中蕴藏的这些宝贵的创新性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地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资源,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就会阻碍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最关键的时期丧失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五、积极评估
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学生要体验成就感,就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认可。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语文教师要注意对有创新性的作品及时地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评价,对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多给肯定,多给赞扬,使学生处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的氛围中,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