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研究
【作者】 任 婷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大同街小学)
【正文】摘 要: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发展之间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也日渐演变成了现代教育在发展方面的阻碍。如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些不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学生很难创作出好的作文。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和想法的科目,固有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缺少自主创造能力。鉴于此,我们新时代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而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正属于教师推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方法;研究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分类进行指导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目的。学生们通过文章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没有融入到自身生活中,过于抒情影响文章表达的本质情感。学生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中,但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感觉错误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作文不能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并说服他人,学生写作的一致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有关。目前,教师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无法在教师讲课中,吸收课堂知识内容。尤其是作文教学相对枯燥,文字性的知识需要结合有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改革作文分类指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理解和学习兴趣
目前,教师都倾向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们只是盲目地接受老师灌输的材料和技能,他们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已经耗尽了。众所周知,小学生还很年轻,没有明确的知识概念,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大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新颖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
(二)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彻底消除这种误解,提高学生在作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当向导,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方向,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思考作文的写作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研究中合作,以实现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投身于课堂。
(三)作文教学脱离现实的材料选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作文主题的选择,往往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因此大部分作文主题偏离了实际。学生本身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奇怪的事情也没有清晰的理解。他们经常没有办法得到这种主题。适合小学生写作的题目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从作文中窥探生活的细节,养成用发现生活的眼光审视一切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也会生动,表达的情感会真实,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二、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创新策略
(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应加强认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他们应该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小学生对在兴趣的加持下,学习作文用词表达和情感表达会更容易。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网络渠道介绍作文相关案例,学习不同作文对主题的表达意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
(二)确定写作目标,确保指导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写作,当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归纳和整理学生提出的写作思路,进而结合学生写作需求,开展分类指导教学。基于此,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对写作目标进行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可以找准方向。另一方面,要想顺利找出写作目标,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同目标之中开展深入的讨论与探究。在此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通过“开放式”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作文讨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将想法相似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更加深入地进行讨论。教师需要融入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根据小组协作目标开展综合性写作教学指导,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宏观方面掌握好写作思路、素材等。
(三)选材应与实际紧密联系
语言来自生活,而作文的表达也需要从生活的观察,才能更贴切的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类型以记叙文为主,而这些基本离不开人、物、景这三部分。过去,学生们总是觉得写作很难,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材料。当老师要求写作时,学生会感到很大的写作压力,因为他们头脑中没有适合写作的材料。写作分类指导教学不仅要以教师为指导,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积累日常生活素材,并将其有感情的融入到文章当中。例如,在生活实际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日常生活,比如父母的关爱、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日常事件,激发小学生内心细腻的情感。然后,要求学生定期对生活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种类的作文中。总之,培养学生发现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更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中形成一定的素材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分类指导教学,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迹,并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奠定学生作文写作基础,有利于学生将来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J]. 张晶. 中华少年. 2019(08)
[2]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张慧. 考试周刊. 2019(15)
[3]略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靳小强. 新课程研究. 2019(30)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鉴赏写作的有效运用分析[J]. 陈月欣. 当代教研论丛. 20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方法;研究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分类进行指导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目的。学生们通过文章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没有融入到自身生活中,过于抒情影响文章表达的本质情感。学生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中,但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感觉错误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作文不能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并说服他人,学生写作的一致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有关。目前,教师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无法在教师讲课中,吸收课堂知识内容。尤其是作文教学相对枯燥,文字性的知识需要结合有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改革作文分类指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理解和学习兴趣
目前,教师都倾向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们只是盲目地接受老师灌输的材料和技能,他们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已经耗尽了。众所周知,小学生还很年轻,没有明确的知识概念,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大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新颖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
(二)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彻底消除这种误解,提高学生在作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当向导,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方向,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由思考作文的写作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研究中合作,以实现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投身于课堂。
(三)作文教学脱离现实的材料选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作文主题的选择,往往根据其性质来选择,因此大部分作文主题偏离了实际。学生本身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奇怪的事情也没有清晰的理解。他们经常没有办法得到这种主题。适合小学生写作的题目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样的作文题目能让学生从作文中窥探生活的细节,养成用发现生活的眼光审视一切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也会生动,表达的情感会真实,达到的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二、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创新策略
(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应加强认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他们应该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小学生对在兴趣的加持下,学习作文用词表达和情感表达会更容易。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网络渠道介绍作文相关案例,学习不同作文对主题的表达意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产生许多优秀的作品。
(二)确定写作目标,确保指导效果
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写作,当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归纳和整理学生提出的写作思路,进而结合学生写作需求,开展分类指导教学。基于此,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对写作目标进行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可以找准方向。另一方面,要想顺利找出写作目标,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同目标之中开展深入的讨论与探究。在此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通过“开放式”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作文讨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将想法相似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更加深入地进行讨论。教师需要融入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根据小组协作目标开展综合性写作教学指导,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宏观方面掌握好写作思路、素材等。
(三)选材应与实际紧密联系
语言来自生活,而作文的表达也需要从生活的观察,才能更贴切的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目前小学语文作文的类型以记叙文为主,而这些基本离不开人、物、景这三部分。过去,学生们总是觉得写作很难,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材料。当老师要求写作时,学生会感到很大的写作压力,因为他们头脑中没有适合写作的材料。写作分类指导教学不仅要以教师为指导,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积累日常生活素材,并将其有感情的融入到文章当中。例如,在生活实际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日常生活,比如父母的关爱、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日常事件,激发小学生内心细腻的情感。然后,要求学生定期对生活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应用到哪些种类的作文中。总之,培养学生发现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更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中形成一定的素材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分类指导教学,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迹,并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奠定学生作文写作基础,有利于学生将来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探讨[J]. 张晶. 中华少年. 2019(08)
[2]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张慧. 考试周刊. 2019(15)
[3]略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靳小强. 新课程研究. 2019(30)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鉴赏写作的有效运用分析[J]. 陈月欣. 当代教研论丛.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