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黄艳梅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职业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互联网时代席卷而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在日益加剧。而在职高教学中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从职高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从目前职高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严重影响职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鉴于此,职高信息技术教师应运用分层教学法,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一个学生增强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职高;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法重视的是“分层”,这种分层常常不能一言而就。在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下,多数都是平行班制,那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无法避免。然而课堂教学毕竟不是个别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程度对实现教学目标更具帮助。基于此,一方面“分层”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对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层”,以此降低教学的相对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分层”又并非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作出调整。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原则
  (一)分层教学法理论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可以兼顾每个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案也是有所差异的。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这一情况,就会无形中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法则完全弥补了其不足之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继而进行层次划分,制定周详的教学策略,保证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不掉队。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 坚持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3. 坚持差异性原则
  从客观角度来讲,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都是不稳定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指在不同时期,学生在学习同一知识时的效果也会有所差距。而分层教学就是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不仅符合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特点,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职高信息技术教师应对分层教学法加强研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全面了解学生学情,保证教学科学合理
  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能力较强且熟练操作电脑的;第二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一般且对电脑简单操作基本掌握的;第三层次的学生为学习态度散漫、学习能力较差且对电脑操作较差的。同时,层次的划分并不是永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近期表现及时调整层次划分。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和对学生的合理分层,才能设计好分层教学方案。
  (二)分层设计新授内容,做到学生各有所获
  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除了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与其他学科知识一样,职高信息技术知识也存在难易之分。对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准确把握,分层设计。对于一些比较简单且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大致讲解;而对于较难的、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分层设计课堂练习,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课堂练习是对学生所学新知的巩固和检测,不同情态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也要分层设计。根据对全班学生划分的三个学习层次,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练习:A基础练习,B综合练习,C拓展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有所巩固,有所提高,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分层教学法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
  无论是基于学生的分层还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分层,都很难说就不会改变。在学习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信息技术教学既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也强调实际操作,那么在学习了一定内容后学生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同对掌握的情况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说“入门”也是这个道理。而在内容上很多情况下都会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进而直接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些都说明分层教学法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分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
  总之,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职高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精心观察学生动向,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每一名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整体上提高职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分层教学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84.
  [2]?杨文正.分层教学与过程性评价整合应用研究:以职高信息技术课为例[J].现代中职高教育,2015,31(10):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