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作者】 陈秀丽 李绪文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摘 要:在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的前提下,特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提升特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利用率低、缺乏激励机制和措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等现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信息能力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等策略,并鼓励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教学针对性差等问题。信息技术也能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传统的特殊教育受到听力、视力等生理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掌握教师讲授的全部知识,给特殊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的前提下,对于特教教师来说,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质量。因此,提升特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特殊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鼓励特教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要将特教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纳入业务培训的整体计划之中,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待。制定科学、严谨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信息技术培训会,确保每一位特教教师都能够定期接受最新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师的专业及其所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指导特教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制定信息能力考核制度。
制定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是提升教师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对特教教师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时,应当把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主要的内容进行考核,重点考察特教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达到的教学效果,考核结果与特教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直接挂钩。通过建立贯穿于备课、授课和考核等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发特教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对于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备课环节。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所需信息化课件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对象的类别、程度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对于备课环节的考核,主要的侧重点在于考察教师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是否适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必须要保证通过教学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内容能够更加有效率和效果地被特殊需要学生所接受。
2.授课环节。特教教师不仅要实际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展示备课阶段制作的针对特殊需要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还要能够经常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与特殊需要学生之间就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讨论阶段,特教教师通过操作点对点、中控型的互动教学设备便捷地与任意学生之间的语言、文字等信息交流,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进行复述、跟读或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操作主机,实现多人的小组讨论,并监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在考核特教教师授课阶段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侧重于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3.考核环节。和普通的高等教育一样,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考试和考核。特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能够符合特殊需要学生自身特点同时又能考核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在这个环节中,应当重点考察教师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成绩考核的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考核的效果。
4.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特教教师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创新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方式。在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后,要鼓励特教教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成果向应用技术的转化,因为特教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研发都是根据他们所教授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及时对这样的科研创新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资源或信息资源的技巧和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化社会的主要能力之一,特教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还要从特殊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学会更好地利用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消减课堂和生活中障碍、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和日常的生活中,进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和能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热情。
如果想使特教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就要通过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纳入到学校对特教教师的的考核里面,并且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探索如何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更多的带进课堂,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职称晋升或者物质奖励,激励全体特教教师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服务。
二、总结
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效果。要想在特殊教育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有明确的对策,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梅.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整合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4(6):35.
[2]向欢.大连市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肖黎.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83.
[4]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李超,赵晓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123-124.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教学针对性差等问题。信息技术也能解决特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传统的特殊教育受到听力、视力等生理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掌握教师讲授的全部知识,给特殊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的前提下,对于特教教师来说,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质量。因此,提升特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特殊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鼓励特教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要将特教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纳入业务培训的整体计划之中,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待。制定科学、严谨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信息技术培训会,确保每一位特教教师都能够定期接受最新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师的专业及其所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指导特教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制定信息能力考核制度。
制定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是提升教师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对特教教师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时,应当把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主要的内容进行考核,重点考察特教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达到的教学效果,考核结果与特教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直接挂钩。通过建立贯穿于备课、授课和考核等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发特教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对于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备课环节。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所需信息化课件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对象的类别、程度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对于备课环节的考核,主要的侧重点在于考察教师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是否适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必须要保证通过教学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内容能够更加有效率和效果地被特殊需要学生所接受。
2.授课环节。特教教师不仅要实际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展示备课阶段制作的针对特殊需要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还要能够经常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与特殊需要学生之间就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讨论阶段,特教教师通过操作点对点、中控型的互动教学设备便捷地与任意学生之间的语言、文字等信息交流,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进行复述、跟读或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操作主机,实现多人的小组讨论,并监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在考核特教教师授课阶段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侧重于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3.考核环节。和普通的高等教育一样,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考试和考核。特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能够符合特殊需要学生自身特点同时又能考核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在这个环节中,应当重点考察教师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成绩考核的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考核的效果。
4.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特教教师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创新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方式。在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后,要鼓励特教教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成果向应用技术的转化,因为特教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研发都是根据他们所教授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及时对这样的科研创新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资源或信息资源的技巧和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化社会的主要能力之一,特教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还要从特殊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学会更好地利用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消减课堂和生活中障碍、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和日常的生活中,进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和能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热情。
如果想使特教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就要通过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纳入到学校对特教教师的的考核里面,并且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探索如何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更多的带进课堂,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职称晋升或者物质奖励,激励全体特教教师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为特殊教育服务。
二、总结
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效果。要想在特殊教育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有明确的对策,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梅.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整合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4(6):35.
[2]向欢.大连市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肖黎.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83.
[4]王燕.特殊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5]李超,赵晓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