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方法
【作者】 牟定荣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正文】 摘 要: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学任何的东西都需要有兴趣,兴趣是做一件事的前提,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感到厌烦,那么你学习它将会没有意义。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摸清楚数学的用处、对我们有何影响。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钻研一套独特的教学方式,研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自身知识的提高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小学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培养兴趣这项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积极融入趣味性教学方法,文章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论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方法”
一、 趣味性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手法,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课堂之中,培养学生思维。在数学题中,应用题大多数都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想解好一道应用题,就必须有一个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知道从哪里下手,第一步干什么,接下来该从哪里着手。教师可以每天布置专题训练,可以布置难度适中的,可以照顾到一些其他的学生,题目可以带有趣味性,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如此可以使学生投入其中,让题目不那么枯燥。
例如,在布置应用数学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小学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多,如玩偶与吃的玩的一类比较多,教师可以把它们应用其中,比如:把57个布朗熊平均分给七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几个,到最后还剩几个。也可以设置数字题目:12、15、18、21、24、( )、30。这些题目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布置题目也需要适量,不能够太多,学生容易吸收不了。在学生突破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学生梳理问题。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无论做任何事都像是再解一道题,需要严格按照步骤,需要有一个总体格局思维,这样才不会走错。小学学生数学知识基本从零开始,从小开始培养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小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是有利于日后数学的学习,而且也为日后做事方面的逻辑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
二、 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科素养
小学学生处于一个万事都是从零开始的阶段,对事物都处于一个好奇求知的态度,此时教师与家长就必须要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此,才可以使学生融入数学中去学习。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总比家长教师逼着学生去学习要好,教师在课堂中多引入趣味性的东西,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也需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自信,只有对自己有信心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小学学生自制力差,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
三、 趣味性教学,从情景中感受快乐
情景式教学是在当代创新教学方法情况下推出的,他的推出也正符合了趣味性教学的情况。开设思维情景活动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在前半节课程讲知识,后半节课开设活动,如果讲不完理论知识的话,教师也可以布置课下的活动,让学生课下学习。情景活动可以通过小组之间来建立,活动内容需要与本节课程内容相结合,这样既不会脱离趣味性也不会偏离知识点,两全其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玩,惰性大,对万事都充满了好奇。
四、 趣味性教学,使其主动投入学习
数学基础需要学生自觉投入掌握,才能让它在脑子里更加深刻。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非常的多,需要靠学生理解去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地往往只掌握了表面。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养成数学兴趣,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后必然会主动投入其中学习。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动机与兴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对于数学有充分的认识。
五、 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
俗话说,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疑问,进而投入其中。数学源于生活,开设思维活动需要从如何引发学生去探索、去学习、去质疑这几个方面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涉世不深的阶段,对于何事都体现出求知欲,好胜心。在开设思维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通过一些生活场景的模拟或者生活例子的运用去分析课上的知识。这些内容场景必须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因为如果创设的是一些情感类、高难度知识的场景不仅学生理解不了,也会偏离数学教学重点。
六、 引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媒介入数学课堂,不仅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便捷,同时也为趣味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以及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与家长就要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此,才可以使学生融入数学中去学习。在引导过程中引用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克服数学中的难点。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总比家长教师逼着学生去学习要好,教师在课堂中多引入生活中实际的东西,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生不懂时可切换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东西代替,这样可以让学生通俗易懂的学习疑难困惑。
七、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培养其思维逻辑,只有对这门课程充满热情,才能更好地学习。培养小学数学兴趣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开设情境活动,引导质疑、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方法等着手,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上为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做出的分析与提出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67-68.
[2]夏佳朋.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20(14):2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方法”
一、 趣味性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手法,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课堂之中,培养学生思维。在数学题中,应用题大多数都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想解好一道应用题,就必须有一个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知道从哪里下手,第一步干什么,接下来该从哪里着手。教师可以每天布置专题训练,可以布置难度适中的,可以照顾到一些其他的学生,题目可以带有趣味性,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如此可以使学生投入其中,让题目不那么枯燥。
例如,在布置应用数学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小学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多,如玩偶与吃的玩的一类比较多,教师可以把它们应用其中,比如:把57个布朗熊平均分给七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几个,到最后还剩几个。也可以设置数字题目:12、15、18、21、24、( )、30。这些题目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布置题目也需要适量,不能够太多,学生容易吸收不了。在学生突破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学生梳理问题。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无论做任何事都像是再解一道题,需要严格按照步骤,需要有一个总体格局思维,这样才不会走错。小学学生数学知识基本从零开始,从小开始培养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小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是有利于日后数学的学习,而且也为日后做事方面的逻辑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
二、 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科素养
小学学生处于一个万事都是从零开始的阶段,对事物都处于一个好奇求知的态度,此时教师与家长就必须要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此,才可以使学生融入数学中去学习。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总比家长教师逼着学生去学习要好,教师在课堂中多引入趣味性的东西,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也需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自信,只有对自己有信心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小学学生自制力差,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
三、 趣味性教学,从情景中感受快乐
情景式教学是在当代创新教学方法情况下推出的,他的推出也正符合了趣味性教学的情况。开设思维情景活动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在前半节课程讲知识,后半节课开设活动,如果讲不完理论知识的话,教师也可以布置课下的活动,让学生课下学习。情景活动可以通过小组之间来建立,活动内容需要与本节课程内容相结合,这样既不会脱离趣味性也不会偏离知识点,两全其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玩,惰性大,对万事都充满了好奇。
四、 趣味性教学,使其主动投入学习
数学基础需要学生自觉投入掌握,才能让它在脑子里更加深刻。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非常的多,需要靠学生理解去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地往往只掌握了表面。学习动机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养成数学兴趣,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后必然会主动投入其中学习。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动机与兴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对于数学有充分的认识。
五、 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
俗话说,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通过趣味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疑问,进而投入其中。数学源于生活,开设思维活动需要从如何引发学生去探索、去学习、去质疑这几个方面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涉世不深的阶段,对于何事都体现出求知欲,好胜心。在开设思维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通过一些生活场景的模拟或者生活例子的运用去分析课上的知识。这些内容场景必须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因为如果创设的是一些情感类、高难度知识的场景不仅学生理解不了,也会偏离数学教学重点。
六、 引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媒介入数学课堂,不仅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便捷,同时也为趣味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以及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与家长就要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一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此,才可以使学生融入数学中去学习。在引导过程中引用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克服数学中的难点。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总比家长教师逼着学生去学习要好,教师在课堂中多引入生活中实际的东西,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生不懂时可切换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东西代替,这样可以让学生通俗易懂的学习疑难困惑。
七、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培养其思维逻辑,只有对这门课程充满热情,才能更好地学习。培养小学数学兴趣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开设情境活动,引导质疑、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方法等着手,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上为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做出的分析与提出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67-68.
[2]夏佳朋.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