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借情景教学突破小学生识字难关

【作者】 杨 莉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江湾扬州希望小学)


【正文】摘 要:“方块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小学生困惑于汉字的“撇”、“捺”等复杂组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跨越识字“难关”,本文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识字教学;情景教学;趣味性
  一、小学生识字教学中的困境
  (一)教学方式滞后枯燥
  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求知需求。此外,小学生童心未泯、好奇多动,喜欢探究新鲜事物,若一味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小学生会有一种形同“嚼蜡”的感觉。因此,重复往返的读、写、背的单一模式识字效率低下,还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 信息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书写”的能力在蜕变,这种现象在成年人群里最为常见。借助于现代办公手段和无纸化办公模式,“提笔忘字”已成为每个人的“尴尬”。小学生也同样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以今年疫情期间网课为例,很多小学生鼠标一点,甚至手指轻触就能完成以前“爬格子”的任务[1]。很多日常作业都以电子形式存在,这不利于小学生书写汉字,这与识字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字体工整、整洁、飘逸这些要求也慢慢成为另一种“奢望”。
  (三)教师无法区别小学、学前教育识字教学的差异
  小学生步入校园前因接受的教育内容较为复杂,如:有的小学生掌握了上千个汉字,有的仅会读拼音和几首古诗。这种差异性让小学语文老师无从下手,无法区别对待。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后还沿袭着幼儿园的习惯,如:注意力交叉、喜欢走动、喜欢交头接耳等。针对不同学生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小学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对待。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做好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景吸引小学生喜欢识字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小学生与教学节奏同步,同时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想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景,需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喜好,了解他们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的情景,例如:借助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要教的汉字串联成故事,针对“壁”、“虎”、“蚊”、“虫”、“爬”、“跑”、“逃”、“追”等几个汉字,可编一个小故事:墙上有一只“壁”“虎”一动不动的“趴”着,一只“蚊”“子”飞过,“壁”“虎”一下蹿过去,“蚊”“子”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然后“壁”“虎”又盯着别的“虫”“子”,伺机而动。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配合多媒体视频,让小学生们领读动词的特点和壁虎、蚊子、虫子等动物外形。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应将几个汉字书写出来,并结合视频动态播放让学生们掌握书写方法,完成上述情景教学后,让学生们当堂书写加深印象。  
  (二)增加互动教学情境内容
  师生交流互动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还能让小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在识字课堂中引入合理的互动情境,让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对于提升识字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独角戏”的主角身份存在,为避免课堂气氛沉闷单一,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2]。在识字课中,可以让学生(一个或多个)进行肢体表演,简单的字,如:“口”、“人”、“天”等可以让一名学生表演,学生用肩膀、手臂、手组成一个“口”字;或岔开腿双手合并伸向天空,就组成“人”字;岔开腿,伸展双臂,头上顶一把尺子,即组成天字。还可以让大家针对不同的汉字指出其特点(象形字),如“伞”、“门”、“木”、“水”等等。
  通过学生的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们在快乐中会慢慢爱上识字课,并逐渐调动起学习的兴趣。选择互动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切记重复使用某一种教学情境,造成学生出现“审美疲劳”[3]。此外,针对不同的词汇还可巧借各种“道具”,如:学习“脉络”一类的词汇时,可拿树叶做“道具”,甚至使用人体解剖图作为道具,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
  (三)营造适合的情景
  小学低年级学生需掌握的汉字量相对较少,且难度也相对较低。很多小学生入学前就已经掌握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适当增加拓展内容,尽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生”字词,如:针对“木”字,可增加“材”、“杆”、“棍”、“村”等汉字;再比如,本次疫情大家对“武汉”两个字耳熟能详,讲解“汉”时可讲解武汉概况,以及汉口、汉阳、武昌等地理知识,学生们借助时代背景会快速记忆下这些延展出来的“生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是学生们接触语文、文学的第一步。识字教学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特性,巧借各种情景模式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演绎不同“角色”,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云露. 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教给巧方法矫正错别字[J]. 新课程·小学, 2017(10).
  [2]黄艺真. 信息技术资源对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 000(005):274-274.
  [3]赵爽.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 000(0z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