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 权果芳

【机构】 (河北省赵县前大章乡中学)


【正文】摘 要:物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物理在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物理是一门操作性十分强大的学科,需要有非常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物理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较深刻的记忆。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较为忽视这个方面,不重视思维导图的使用,不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体系连接起来,本文主要讲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性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后,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喜爱,这种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有帮助。可以将物理中较为抽象的知识通过图文的方式更加直接的表现出来,可以很好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僵硬化”的记忆方式,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1、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1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十分重视
  现如今,我国仍然是应试教育,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在考试的时侯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当前的教学更加重视结果,并不在意如何得到这些知识,偏重于学生的讲解记忆,在学习物理采用记忆的方式,利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学习理科,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缺失。例如有些学生在进行物理考试的时侯背各种定理、考点,但是他们背的知识都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这些实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失去对于物理的兴趣。
  1.2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现如今,很多的学校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制度,适应素质教育的模式,开始引进很多的实验器材,并且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为物理课设置了实验室。但在教师看来做实验的时间还不如用来多做几道题,这样在考试的时侯还能多拿几分。这是一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学生只能远远的看着这些实验器材,不能利用这些仪器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而且仪器也会因为长时间不用而老化,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导致物理教学不良的原因。
  2、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
  2.1在实践操作中使用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因为枯燥、乏味而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新鲜的方式,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体系,并且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更加清晰的了解实践操作中的知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内学习到操作的技巧还可以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步骤,而且还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可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例如,我们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引导者、引领者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和噪音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然后引导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声音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噪音,噪音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危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声音与噪音、噪音的危害等等罗列出来,学生自己梳理的知识记得会更加牢固。
  2.2在归纳总结时采用思维导图
  总结和归纳是掌握知识关键的部分,在学生完成物理实践操作以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实践操作中应用到的知识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此次实践的知识,还可以查漏补缺。现在,初中物理的题目非常的灵活,并且与现实联系的也非常紧密,所以说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题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并且根据这些现象找到物理中与之相对应的物理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该种现象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消散,将书中的理论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并且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串联在一起。例如,学生在学习《物态》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大雾天气的时候,雾气是怎么形成的;在下雪的时候,雪花是怎么形成的;在下雨的时候,雨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相信学生也很好奇,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以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以及总结,学生机会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刻。
  2.3在实验中采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会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物理界中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得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才可证实结论的正确性。之前,人们在探索物理规律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成千上百次的物理实验,所以说物理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实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包含、有并列,所以必须要找合适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理清。而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全局化的观念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更好的表达物理知识的核心以及主体,这些都是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候不可或缺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合能力、拓展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质量》的时候,可以将实验分为几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实验物体也不一样,实验结束以后让学生探索此次实验的主体或者是规律,并且还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以及过程上交一份思维导图,每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都需要进行共享,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总结出最权威、最全面的思维导图供学生查阅。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整个实验进行评价,告诉学生自己对于此次实验的意见以及建议,这样学生在以后实验中就可以举一反三。
  3、结束语
  简言之,在学习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时候不可以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必须要采用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逻辑关系,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积极性。教师必须要不断研究教学新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向红.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0).
  [2]刘丹,胡森.浅谈大学物理中体现的物理学思想—以力学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8):91
  [3]李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