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姜姝冰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


【正文】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相对简单,但是却是一个人在今后学习中的基础。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生来说,意味着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上多次重复锻炼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动作。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活动从内心出发,使意识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提高学习效果。相反,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徒增学生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语文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
  习惯并非先天带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影响和教育培养下形成的,而且一旦某种习惯趋向定型化、稳定化,就不容易再改变。从心理学角度讲,习惯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小抓起。
  (二)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足可见小处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也是从小处着手培养的。例如,有的小学生在读书时,一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总爱问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不要马上讲给他听,而应叫他自己想想,想不出时查字典,或者提示他们联系句子或上下文自己理解,实在弄不懂再来问。这就是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和自己开动脑筋的习惯。 
  凡属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有一个多次重复和巩固训练的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可能养成小学生全方位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因此,必须持之以恒。
  (三)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对它们作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养成小学生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们每次做作业前,毫无例外的要求他们先复习好当天的功课,毫无例外的严格训练,一丝不苟的要求,才能逐渐使他们形成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建立起稳定的动力类型,并把先复习好当天的功课当成一种需要。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实践的过程,就会出现很多意外:今天作业太多,明天奶奶的生日或者后天很累等等。有了这样众多的意外,孩子们不仅不能形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好习惯,甚至出现不复习乱作业的恶习。同时,为了强化良好的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适时适度的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其发展,使其产生充分的自信,自觉巩固良好的习惯。
  (四)方法指导,授人以“渔”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往往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若学习方法得当,并达到内化程度,无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好习惯,可以教给学生“看、查、划、读、摘、想、记”的方法。“看”即看书,默读课文,粗知其大意。“查”要求学生对生字、生词、成语典故等,通过查字典来掌握读音及解释。“划”,画出文中优美的、关键的、或有疑问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圈点评注。“读”,就是朗读课文,短文可以读若干遍,长文朗读片段,体会意境,加深印象。“摘”,摘抄名句、佳句和有关资料。“想”,就是读后思索所得所感。对于阅读现代文的上述七字法,经过严格训练,多次监督、检查,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青少年喜欢模仿,而且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老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心理,他们非常愿意听老师的话,喜欢模仿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板书工整,一丝不苟,学生的作业也就工整清洁;老师的字工整清秀,他教的学生也跟着模仿,久而久之,不少学生都可以学到老师的字体。所以老师应特别重视小学生“向师性”这一特点,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自己做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的言行会有意无意影响到孩子,就这在塑造孩子的过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说过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有数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给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我的母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作业完成没有,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学习时,做父母的应该尽量为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过孩子学习时,父母也坐下来,专心致志的学习,将有助于创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
  (六)因势利导,激发培养
  习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同他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技能等心理特性密切相关。从人的本身来看,兴趣、动机和情感是习惯产生的诱因,意志和意识是习惯产生的中介,而气质、性格和技能则是习惯形成的结果。所以,老师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采取恰当措施,来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龟兔赛跑》这篇课文时,她在导入中让同学做了一个小游戏。即让学生们根据常识说出乌龟腿短跑得慢和兔子腿长跑的快的特点,让一位同学扮演乌龟,一位同学扮演兔子来比赛谁跑的快,结果兔子因自身的优势赢得比赛,转而引导同学们来看一看,课文中谁又赢得了比赛,为什么赢了,引导同学们认真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导入课文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好奇的天性,利用做游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他们上课集中注意力、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帮助其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取得更多学业和生活上的成功。而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已要注意,老师和家长更要耐心的指导,这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我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易德祥;浅谈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吉林教育》,2011年26期
  [2]毛贵山;谈学习习惯的形成[J]《大众心理学》1995年04期
  [3]成东;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四川教育》,1985年01期